闲不住,于是写些什么...
2018.11.11 19:37 |
前些时候和一个朋友聊天,聊到了生活的无力感:周围的朋友经历着不开心,可自己却无能为力。生活的残酷挤压着童年遗留下来的改变周遭环境的梦想,周围的世界便不再那么乐观。上周与另外一个同事聊起类似的事情——他在工作中遭遇了一些不公,无力改变,于是决定换一个环境重新开始。我半严肃半开玩笑地调侃说,可能我不会放弃吧,还是要努力一下——哪怕努力失败了,至少也不会后悔。我同事笑笑说,对啊。然后他还是放弃了。
周末得空,翻看了一下过去的文字。我发现了一个模式:这些文字总从描述生活磨难的开始,最后却得出生活依然美好并且要坚持努力的结论。想想这个模式挺可怕的: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的生活里哪有这么多的悲观,而一个人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克服这些悲观并坚持努力呢。或许这些文字都是最不开心的时候写下来的吧,只有艰难和痛苦才是最刻骨铭心的。
好像我依然活在之前的模式中。近些年经历多了一些,对很多事情可能会释然一些:和朋友一样,我时常能够感受到无力感,久而久之我对这种无力感也习以为常了,把其视作生活的一部分。这多多少少消磨了我改变生活的勇气。可是动力并没有消失:早晨起来,想到那些不完美的的事情,总想再尝试一下。有点矛盾。
我大概对这些矛盾感到过忧虑吧,想象着自己能不能让那些不完美的事物过去。不过这些忧虑总是短暂的,到头来我还是会做类似的选择。很有意思。
今年早些时候朋友推荐我看了一部动漫:《钢之炼金术士》。对动漫从来都不感冒的我看了前几集后竟然不由自主地把整部动漫看完了。几个月前我看了第二遍,有了更深的体会。这部动漫让我思考了很多事情:一个剥离了七宗罪的人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吗?世界最终还是因果。那些存在于一个人身上的最本质的元素,比如对世界悲观而清晰的认识,抑或是积极地改变世界的态度,或许是无法改变的。于是追求的便不再是完美,而是清晰地认识了自己后对自己的认可和接受。每每这样一想,也就释然了:很多痛苦大概来源于不清晰的认知,或者对认知的不接受吧。
诶,这篇文字好像是脱离了过去的模式了。
2013.11.11 09:35 |
好久都没有写一篇博客了。这里仿佛被遗弃的花园,叶子落了一地,也不知自己是不是错过了成熟的果实。我一篇篇文章地读过,看着自己一次次走出荆棘,前路却依然茫茫。很奇怪,哪怕是快乐的记忆,也带有一丝的伤感。或许这花园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让思想沉淀,留出心灵的空间。
我看到了几条新的评论,甚是感动。我未曾想到这些文字除了自我陶醉外还有这样的作用。我很欣慰,看到自己在简单、真实的道路上多了一个伙伴。
今天是11.11,回想去年的今天我或许在网上疯狂购物,买齐那些在购物车中囤积了多时的书籍。今年却大不一样——在美国,再过些时日就是感恩节了。也的确需要感恩。谢谢了!
献给所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2012.11.04 21:10 |
一年多前开始开发 EasyRSS,从最初的对 Android 一窍不通到逐渐了解。一年以来,EasyRSS 积累了不少用户,这对我是极大的鼓励。
之前有过承诺,如果没有时间维护 EasyRSS,就将这个项目开源。现在,手头的事情越来越多,显然是没有更多时间来维持 EasyRSS 的开发了。因此,兑现承诺,将项目开源。项目的地址是:https://github.com/davidsun/EasyRSS。欢迎 Fork!
2012.10.29 22:49 |
近段时间偶尔回味一下过去写的文章,每一次看都会有些体会。距上一次写感受已经半年有余了,最近总是觉得要写点什么,然而静下心了却又觉得无事可写,仿佛工作繁忙了思考就少了。恍惚之间让细务占据了心灵,回头却只能感叹时光飞逝。
其实体会不应该少。前些时日看完了《大秦帝国》,后来又读了一些有关做事方式的书,感触颇深。
《大秦帝国》展示了秦国从建国到称霸直到灭亡的历史画卷。作者是个理想主义者,在书中有不少大是大非的描述。如此描述也未尝不可,只是世间的事务永远不会如此完美。纵然如此,当融入了情绪,依然会感动于朝代的伟大,亦为其灭亡而感到惋惜。反观自己,更加觉得自己需要处理好决策与执行的关系,同时也从历史人物的经历中学会了更平和的心态。
更多地是在实践中体会。很多事情在慢慢地发生变化,到头了却又未必说的出一个所以然来。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一直向前走,总会有很多收获。
2012.06.18 14:54 |
这学期有编译这门课。这门课甚是无聊,我大约翘了一半。课程包含一个Project,任务是分三次来完成一个编译器。和其他课程的Project一样,起初,我想随便灌灌水就过去。可是,一天早上起来,我突然想到了一个编译器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下,仅仅修改一部分配置文件就能实现一门语言的编译过程。于是,从上周六开始,我着手实现了编译框架的各个部分(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与中间代码解析执行)。说实话,看着编译框架的一个个部分逐渐实现并正常运行,心里还是很激动的。我回想,这可能是大学时期自己做过的最有意思的课程Project了。
我最早的想法很简答——编程者都会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产生自己对于编程语言的看法。比如,在PASCAL中,函数的定义是这样的:
<type> <function name> ( <variable 1> : <variable type 1>, <variable 2>: <variable type 2>, ... )
在C语言中,函数的定义是这样的:
<type> <function name> ( <variable type 1> <variable 1>, <variable type 2> <variable 2>, ... )
当然,两种方法仅仅是语法上的差别,但是,不同的编程者可能会有偏好(我个人喜欢后一种)。
尽管编程语言在语法上会有差别,但只要是面向过程(或函数式)的语言(面向对象的语言模型就大大不同了),其语言的特性都是类似的,无非是以下几条:
1. 顺序执行
2. 条件分支
3. 循环
4. 函数调用
那么,对于这些语言,语法不那么重要——无论何种语言,都可以对应到一套预定义的中间代码上面去。对应的过程很简单——仅仅需要将代码的每一种规约方式(比如,if语句的某一种归约方式可以为“if (判断){执行}”)翻译到中间代码就可以了。依然以“if (判断){执行}”的语句为例,假设这句语句的形式是“W(X){P}”,其中,W代表if,X代表一判断语句,P代表一代码片段,那么,这句语句可以这样对应到中间代码:
STEP 1:生成X对应的代码
STEP 2:根据STEP 1的结果,如果结果为1,跳转到STEP 4
STEP 3:生成P对应的代码
STEP 4:(空)
实践证明,任何一个类似于上述if语句的归约方式,都可以翻译到一个仅仅包含了17个语句的中间代码中(这17个语句是我自己定义的,有可能还可以减少)。
那么,问题就变成了这样——只要一种语言的语法可以用LR Parser(http://en.wikipedia.org/wiki/LR_parser)、LALR Parser(http://en.wikipedia.org/wiki/LALR_parser)等parse算法接受,并且,这种语言的上下文关联性不是很强,这门语言就可以被这个被编译框架接受。当然,如果语言的关联性很强,比如支持面向对象特性,中间代码的生成就可能需要分多次执行(像gcc的link过程一样),这类语言的翻译过程我还没有想得特别清楚。
下一步,对于只包含了17个语句的中间代码,解析执行就十分简单了。其中需要注意的几点是:
1. 变量的重复声明,或者未声明使用,都是需要判断的
2. 每个变量都有自己的定义域,出了定义域,变量就失效了
3. 函数调用可以是递归的,需要一个函数调用的栈来处理
当然,这几点实现起来都不是很难。至于变量的定义域,我特地在中间代码中加入了SCOPE和ENDSCOPE两个语句——这样,在解析执行时,什么时候要申请变量以及什么时候要销毁变量就变得简单、直接了。
以上是对这个编译框架的简单描述。有空我再说得具体一些。
项目的代码我已经上传到GitHub(https://github.com/davidsun/TinyCompiler),欢迎围观。
2012.04.05 22:21 |
我算是消息闭塞的人了,到了今天下午,才知道上海交大的几个学生在旅游时出了事情。年轻的生命便如此湮灭了。身边的朋友感叹生命的脆弱——那几位年轻小伙,从谈笑风生到匆匆离去,仅仅是几分钟的时间。世事难料,若知后果如此,他们必然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当然,这都是后话,有些事情,当时的人又怎么会知道后果呢?
记得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的确,将生命置于广袤的天地,确实是同苇草一般,在风中飘渺,不知哪日会拦腰折断。可正是这种脆弱与不确定性,才塑造了生命的伟大——近日读了一些历史,看着恢宏的场景在书卷中徐徐展开。历史上人才辈出,然则反观这些伟人的生命,却是如苇草般脆弱。他们必然是经历了九死一生,方才成就了伟大的功业。春去秋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他们的生命在天空中绽放出点点光芒。
今天晚上与一同学讨论了一些人生的事情。这类事情总是如此地沉重。青年人总会觉得世间有太多的不确定,固总会迷茫,不满于现实,担忧未来。佛教说,痛苦来源于无知,想必也有一些这个层面的含义。然则,正是因为这不确定的种种,让我们有走下去的勇气,探索未来,成就事业。
固不必如此担忧了,知道生命的脆弱与渺小,便知当下之宝贵,也就会珍惜现在的时光了。末了我也是那样与那位同学说的。渺小依然,而征途才刚刚开始。
2012.03.29 12:39 |
近来事情颇多,各种事情弄得我焦头烂额。之前写了文章宣泄种种不满,表达自己深深的无奈。而反观自己,大多数事情的确是没有定型,未来充满了未知。未知对于我应该是好事,在一切尘埃落定时我往往会失去斗志,多年的经验反复应证着这一点。但未知也让我无从选择,在事情来临时无法防御,也就陷入了被动。这或许是那些不满的事情的起因吧。
不过,总是有一些好事的——一些之前做过的事情开始渐渐显现出它本身的逻辑。昨天睡觉前收到一条短信,是有关MCM的结果的。那是一个多月以前的比赛了,说实话,参加这个比赛我没有任何期望,参赛仅仅凭着自己对数学和计算机的喜爱。不过这个结果的确让我挺兴奋的——它或许说明不了什么,却是一种认可,况且这认可来自于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团队。更多的是自信和成就感吧。
而一切才刚刚开始。各件事情齐头并进。昨天刚刚完成了EasyRSS的一个更新,近几天就会发布。我已经有近一个月没有碰这款应用了,用户的反馈已经积累到了我不得不对它做出调整的程度。应用新增了黑色的皮肤。之前对如何处理Android应用的皮肤不甚了解,这次积累了不少经验。
更多的精力将会花在点星上。多人协作做一件事,进度有快有慢,从想法到执行总有一定的落差。其间一些事情完成得很好,一些事情却让我感到深深的不满。但项目在向前推动。昨天上大有很多社团入驻了,我们又沿着自己的思路向前走了一步。虽不知在这个时间点做这件事是好是坏,不过我相信这会是下一件“好事”。让时间证明一切吧。
听着Westlife的歌《As love is my witness》,心中莫名地感动,也愈加觉得来路方长。好事多磨,事情会一件件地落地。未来应该留给未来。
2012.03.19 12:30 |
三月中旬的天气依然是那么寒冷,这样的天气在往年极少出现。冬天过去了应该就是夏天了。上午上了无聊的课,坐在教室里,偶尔看看阴沉的天空,一半时间看书,一半时间玩手机。
上完课突然感到一种悲哀。我很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做这么多的事情,去上课、完成作业、完成课程项目。唯一的理由是大概是为了毕业。毕业是一种社会的认可,对年轻人而言,这种认可仿佛是未来生活的敲门砖。那又是一种用呆板的体制训练每个人的方法。况且这训练又是如此地没有意义,而生活中总有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等待着我。
我于是想到那些过去的日子。我在想我做了什么。是什么连接了我的生活,又是什么决定了今天的路。思来想去,关于过去、当下和未来的论断始终没有答案,却发现了不少浪费的时光。
始终在追寻事情的本质,想得越多越感时日无多,却依然不知这无聊要继续多久。
还是没有鼓足勇气走出困境。喝一杯酒祭奠逝去的时光。
2012.02.22 11:04 |
开发点星(www.dianxing.me)这个网站挺久了,一直在小修小改,逐渐完善系统的各个部分。昨天晚上又做到了深夜,终于把活动的呈现页面改版了。现在网站已经开始公测,网站内容会逐渐丰满起来,用户也会慢慢增加。
谈谈做点星这个项目的初衷吧。关乎理想。很多日子以来,我总是在思考是什么样的事情让我真正感到激动。开发一款产品能够得到众人的认可,自然是十分令人激动的事情——之前的EasyRSS就是这样。但是,我更希望产品能够真正帮助到别人。这正是点星的想法——大学生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反观四周,目前大学生的生活现状,的确是过于封闭了——缺乏与社会或者是更广大的圈子的接触。点星的出现正是希望填补此空白。出于这种想法,投入点星的开发,便是对我的理想的一种践行。路漫漫,而平台才刚刚起步,余下日子更需努力。
2012.02.19 10:46 |
很久了,我一直在思考下一个Google在哪里,或者,像人工智能那样的科学领域会出现怎样的惊世成果。说实话,谈这个很难,我也没有足够的底气。不过还是来谈谈我的看法吧。
前天看了Wolfram Alpha的CEO的演讲,对我触动很大。只有一个天才才有可能设计出这样的框架,然后用这个框架去讨论一个可计算的世界有多大。这可能是我所了解的计算机行业中最伟大的探索了,其意义远远不止是一款产品那么简单。
这是一件有着崇高理想的事情。对这项探索而言,其所讨论的问题和讨论如何用简单而繁杂的事物构成复杂系统的问题是一样的。很多科学家对自然的基本认识都是“自然界是简单的”。但没有人论证过。而这项研究正是在讨论一种简单到达复杂的可能性——计算是简单的,但有没有可能创造丰富多彩的世界呢?或者,计算的极限在哪里?
这是一件有在当下可以实施的事情。对于很多事情,想法和实际情况有着巨大的差距。正如远古的人们总是在思考如何上天,但是那时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架不会像鸟一样扑腾翅膀的飞机能够上天。因此,实践的思路,相比于空泛的理论,是更为重要的。
这是一件已经看到了进展的事情。很多事情是在梦想中的。正如人工智能刚刚起步时大家对未来机器人世界设想一样——当时的科幻作家写了很多作品来描述未来的世界。但这学科发展了若干年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当年所谓的“摸到了上帝的胸口”,仅仅是对问题过高的估计——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上帝的脖子有多长。因此,当一件事的初期进展得十分顺利时,人们会产生过高的估计。而对于这项探索,我们已经看到了其高于其他研究项目的存在。这从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其未来的可能性,而不仅仅是假设。当然,过高的估计依然会存在,只是这些估计会离现实更加接近一些。
我对探索终极极限的事情总是充满了巨大的兴趣。可大多数人总是在想,鲜有人能做。这正是我对这项探索感兴趣的根本原因。
往大了说,世上真正能称得上“事业”的事情也莫过于此。有理想,有当前的实施计划,并不断地调整策略和寻求解答。下一个Google正出于此。
2012.02.05 23:26 |
之前不知道还有免费的CDN服务,后来发现了一个,叫做CloudFlare,网址www.cloudflare.com。
CloudFlare很有意思,用遍布在全球的数据中心(目前有13个,其中在亚洲的有3个)为网站的访问加速,可以缓存、压缩JS/CSS文件,并对网站的访问提供安全保护。为此,CloudFlare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叫做security-as-a-service。关于这个概念我就不多介绍了,看着字面意思便可理解。
CloudFlare的实现原理很简单:开启CloudFlare的服务需要将网站的NS设置成CloudFlare的服务器,接着,对于每一次网络连接,CloudFlare都可以判断这个连接的请求内容,并做出相应的响应。CloudFlare同时还提供了DNS解析服务。于是,对于动态页面,CloudFlare可以直接从原网站抓取;对于静态的JS/CSS文件,CloudFlare可以做缓存。同时,正如之前说的,CloudFlare能够判断每次访问是安全的还是有威胁的,并将威胁情况记录下来。
不得不说,CloudFlare为广大网站开发者提供的巨大的方便。不过,这项服务也有其不足——由于它的服务器设在国外,在中国使用此服务时,网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甚至有些时候CloudFlare会导致网站无法访问。希望日后CloudFlare能够加强其在亚洲的服务器部署。
2012.01.30 15:38 |
之前做过一个EasyRSS的介绍页面,放在Heroku上(http://easyrssofficial.herokuapp.com/)。刚刚做完那个页面时,自我感觉比较好,觉得那个页面的设计已经不错了。然而一段时间下来,再回去看时,感觉那个页面有不少粗糙之处。于是盘算着做一个新的。
我很早就为新的页面做了设计。但是由于我最近杂事比较多,况且EasyRSS也不是我的主业,因此一直没有把设计转化为实际的页面。今天,终于有些时间了,于是花了一两个小时做了一下页面,放到了pursuer.me的域名下(http://easyrss.pursuer.me)。目前我对新的页面感觉不错,不知道会不会和之前一样,过一段时间又觉得这个页面粗糙呢?
2012.01.20 23:02 |
好久没有维护Pylons的代码了,今天突然有人告诉我,imfido.com网站坏了。于是我不得不去修复一下。
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DreamHost更改了mysql的版本,导致动态连接库找不到。不得已,只能重新编译Python。
编译完了,发现所有Python包都需要重装。近期,用惯了Ruby下的Gemfile和bundle,发现Python下面的easy_install还真是不好用,管理不了软件的依赖卸载,更管理不了多版本的情况。
看来好的工具的确能够节省时间,让工程师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代码本身。这就是松本行弘所谓的“快乐编程”吧。
2012.01.13 23:08 |
这是多年来下得最大的雪了。外面是白雪皑皑的世界。江南很少有这样的景象。很美。
光秃的树枝上压着厚厚的积雪。一只鸟飞起,积雪化作片片雪花落下。行人尖叫着躲开。树枝是那么地纤细,仿佛不堪重负。
我走进了一家理发室。一段寻常的对话,“要理什么头”,“留多长”。我心里早已有了准备。如果不理,回了家父母必然会唠叨。这是理发唯一的原因。
理发室里的炉子升着袅袅的蒸汽,雪白的,像雪片一样。那仿佛是在梦中。我想着一些似是而非的往事,拿起手机,恍惚中发了几条短信。似是而非的短信。
那短信的内容我今天仍然记得。可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似是而非的事情早已有了结果。就像那蒸汽一样,随风飘走。
今年冬天,走过那条曾经的路。依然是光秃的树枝,可惜没有了雪。树枝依然纤细,在风中脆弱而坚挺地摇曳。凄美的画面。鸟依然飞过。
一样地,今年,我也会走进理发室,理去我几个月来没有修剪的长发。只是应该没有似是而非的事情了吧。
这又何尝不是一场梦呢?
2012.01.09 21:37 |
从小我就有一种希望,希望人和人之间无障碍地交流。不仅如此,我一直在努力这么做——这或许是我不善于和别人交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过于直接,不愿意遮遮掩掩;另一方面是观点很绝对——好听了说,是憎恶分明;难听了说,是不知变通。对此我有过很长期的思考,想我应不应该这样。后来决定还是要做自己。为什么?因为对事情的处理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形式,一部分是原则。对我而言,原则往往重于形式。而对原则最直观的表达,就是呈现原则本身,而不是用复杂的形式去掩饰。这或许就是无障碍交流的本质吧。
可大多数人依然习惯把事情变得复杂。因此,往往声东击西,顾左右而言他。这应该是一种技巧。五千年了,中国人在这上面积累了无数经验——很多人希望以这样一种方式存活:能够得到利益,却又掩饰自己对利益的诉求,在面子上不受损失,在道德上矗立在制高点。我视此为一种悲哀——我们从小收到道德的熏陶,但道德没有提供行为方式,却教会了人们什么应该掩饰;就像每个人都能闻到屁是臭的,但是有人仍然会在大庭广众下放屁,并誓死不承认屁是他放的。
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不团结——这是很多年来无数评论家对中国人的论调。到现在,这种情况依然出现。每个人必须防着别人,同时发生了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是恶意的可能。于是,这种人与人之间的障碍构成了不平坦的世界。
讨论到平坦的世界,记得前些年读过一本书,论述世界是平坦的。作者的论点很简单——技术改变了生活。而我一直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技术永远是手段,改变的也仅仅只是形式。
真实的世界是不平坦的,它的不平坦来自于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那种所谓高尚的道德和建立在道德以及个人自私层面上的虚伪,成为了世界不平坦最大的原因。我始终希望这种不平坦能够消失,而很多年过去了,看到得越多,希望也就越渺茫。
却依然是乐观的。也不希望改变自己。唯一的期望便是能够遇到更多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加油。
2012.01.01 10:57 |
已经2012了,早晨起来,看到和煦的阳光,突然觉得心里很温暖。于是写篇总结吧。
2011年做了很多事情。
2011年上半年,组织和开发了一款产品,类似于轻博客,用的是纯JavaScript的前端。开发和维护这么大的JavaScript对我是重大的挑战,不过最终还是通过模块化的方式完成了——完全是自己搭的架构。这中间学会了不少东西。最终产品没有上线,可对于我,这是最宝贵的经历。
2011年暑假开始做一款Google Reader阅读器,叫做EasyRSS。我一直希望做一款让我自己心动的产品,因此为之倾注了大量的心力,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终的用户对这款产品的反馈不错。我很高兴。
在暑假以及开学后的一段时间里,帮助GuruDigger开发了一些功能。我很喜欢这个网站的氛围。工程师需要有工程师自己的圈子。
下半年,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创业,做一个帮助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和机遇的项目。这是我向往已久的事情,通过帮助别人来成就自己。在年末,产品初具雏形,开始内测了。2012,我将为这个项目付出更多的努力。
接下来是对一年生活的一个判断。
2011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乔布斯——很简单,他对我的影响只有两件事,一件是Think different的广告词,让我在一个更大的世界中认识到了自己;另一件是他在Stanford的那段演讲,激励我去创造和改变些什么。
2011年,遭遇了一些让我伤心难过的事情,在那段时间里看了特别多的佛教(其实之前也看了不少)。后来逐渐变得忙碌了,就没有再看更多。我觉得古老的东方哲学会带给人以非凡的智慧。
而剩下的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2011年,了解了更多自己的适合和不适合做的方向。有一些不变的,比如,就像一位很好的朋友对我的评价一样,在陌生群体的交流中会选择沉默。这似乎一直是这样。当然,还有更多。
而2012已经到来,离世界末日仅剩不到一年的时间。我想我应该可以放下更多的事情,追求自己想要的了吧。
2011.12.29 23:30 |
DreamHost的服务器配置很麻烦,Rake的版本一直不对,Rails跑不起来。后来,总算找到了解决方案,用的是Padrino,一个架构在Sinatra之上的网站框架。
于是慢慢地把旧的东西迁移过来。
迁移过程中,看到了自己以前留下的一些文字。没有细读,仅仅粗粗地体会了一下,感触颇深。那些文字将我所走过的路联系在一起。回头看去,今天的所作所为多多少少是那时的选择的延续。
有空再细细品味。
2011.11.27 14:00 |
很喜欢秋天。温暖的空气,和煦的阳光,金黄的落叶。那就是秋天。
体会秋天的机会却越来越少。还记得小时候,在金黄的大草地上捉蚂蚱,捉到了,扔进一个瓶子里,拔些草带回去养着,总能让我观察好几天。而如今,儿时戏耍的草地已经更换了草皮,四季常绿。场景更替,如今的我也再不可能去捉蚂蚱了。记忆犹在,不变的,是追逐的心。过去是蚂蚱,现在是什么呢?
今天难得有空,便出门走走,却突然体会到了秋天。前几日气温骤降,仿佛冬天就要到来。我一再在心里默念着一句话,多年来这句话被反复应证:秋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而秋天却悄悄地回来了。我的心中充满了惊讶。这件事如同生命中很多事情一样,可遇而不可求。
走在路上,踩着落叶,听着沙沙的声响,心中无限感动。摘下眼镜,远处的树木半青半黄,仿佛油画中的场景。于是感慨,艺术和生活本身就联系在一起。画家或许忘带了眼镜,于是有了传世的画作。或许又是一次偶然。
最近做了很多事情。的确挺忙的。静下心来想想,快乐和痛苦都有,前者多余后者。我想这种状态会持续。那就是生活的本质吧。
人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有的只是当下。既已在生命的长河中流淌,便不去思考其开始和终结。对当下而言,这条长河慢慢没有尽头。唯有专注和努力,就像小时候一样。
很喜欢秋天。
2011.08.16 19:51 |
我记得以前有一首很好的诗,余光中的《乡愁》。在写这篇文章时还特地去搜了一下,读起来一直很有感觉。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想到这首诗也不是无中生有,记得不久之前,马英九上Google+,大陆人最多的留言是:马总统,何时光复啊?大家一笑也就过去了,不过想想,还真是这头、那头的道理。
经典的道理总是经典的。好像经济学中有一个二八什么的理论的,20%在这头,80%在那头。其实这理论也不仅仅在经济学上奏效,解释社会现象也行——就像政府部门一样,铁路出事的时候,质疑声遍及全国,于是铁道部的副部长出来说,大家这样怀疑我们,铁路工人很受伤。没错,他的确是受伤了,位子不稳了,还要被骂——他自己难过,结果就是那么多的铁路工人“被代表”了——况且他自己还只是个副部长,那么部长呢?
这就是我很久以来对社会悲观的原因,这头的人不管那头的说什么,这头的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那头的人被代表,被剥削。我看不到进步的力量。
很早以前听过一句话“围观改变中国”。然而,我却一直没有想出来这句话是不是真的正确——因为改变似乎不是很多,大家依旧还是“被代表”,而围观的事情,往往会在热度稍微冷却后不了了之。就像最近铁路事故的事情一样,似乎是大家说好了的,一夜之间,门户上的新闻都消失了,评论版块也被关闭了,更糟糕的,央视的节目,就这么赤裸裸地停了。于是大家该坐火车的还是去坐火车——哪怕某些原来只要半小时的路程,停停走走地需要两个小时;哪怕铁路部门依然嚣张,众目睽睽之下宣布班次取消,让买了票的人无言以对。
我一直鄙视新浪微博——它的确是抓住的名人,但是除了名人的发贴,剩下的内容的质量显而易见——帖子里面充斥着大量的偏激、堕落,甚至是误导。然而,最近,我的观念开始有些转变。昨天听说的新闻,说郭美美的母亲出来澄清了,承认她之前上访谈节目时对“狼教授”和全国人民撒了慌。我不知道这新闻真假,有一点却真真切切,自郭美美的事件以后,一个多月来,红十字会只收到了100元的捐赠。这应该是郭美美做的善事吧,她让全国人民认识到了红十字会的本质。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微博发起的。
我于是在想,有一天,这头会不会要真正地代表那头呢?那或许就是XX了(我想我还是不说那个词了吧,因为据说有一次党员要开“XX生活会”,结果通知短信群发不出去)。但,如何呢?
李敖有一次在北大演讲,说今天的人争取自己的某些权益,必须要通过聪明的方式。因为现在不是冷兵器时代——这头拥有着武器上的优势,那头无力反抗。我一直很赞同他的话——我们应该聪明一些,抱住这头的脖子,狠狠地骑在它的背上,让它为我们服务。
这只是道理。还是回到现实,如何争取呢?说到底,那头没有什么力量——除了人多,嘴多,没有任何优势。而人一多,嘴一杂,很多事情就难以统一了,于是众说纷纭,这头又占了上风了。就像铁道部的事情一样,新闻一撤,评论一关,大家就聊别的事情去了,这件事也就这么过去了。于是,对这件事,我想了半天,想到一句话,或许是在这件事中我获得的唯一的教育,那就是“做人别像铁道部”。那是我的最低标准。
而这些事情不应该就这么过去。可是,事实上,大家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散了。我们于是看到,没有了围观,这头的人就自由了,他们又可以为所欲为了。
现在想来,围观的确是一件好事——围观揭示了大众的意愿,或多或少地改变着这头的想法。但是,各大围观平台,新浪、腾讯、网易等,都和谐得很快。因此,我们需要把事情记得久一些,等被围观的觉得风头过去了,想出来转转了,我们再聚一次。如此,他们应该就不敢那么嚣张了。围观平台的确有这样的功能,说它堕落也不尽然——到目前为之它们已经推动了一些事情了——如果用得好,还会有更多的事情可以通过它们来推动。这也就是我之前所说的观念改变的原因。
再回到围观本事——在现实中,围观的众人,往往只是凑热闹,或者是路见不平,到头来,大家还是自顾自地走路。我觉得这正是最大的悲哀。殊不知,今天的围观者,明天就有可能成为受害者,而轻易放过迫害者,就是给他们留下迫害自己的机会。于是迫害者横行,受害者被淹没。
因此,做什么呢?应该抱着主观的心态去围观。不要再那么冷漠了,不要只是跟跟帖子,说说“顶”,而要真正地让自己的想法得以展现。
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不人云亦云,这才是围观之道。
“围观改变中国”,希望这成为事实。
PS. 今天小米手机发布了,在Twitter上看见每秒有关于小米的不下5条新闻。且不论手机好坏,这么多外国人关心中国的手机发布,说明小米的确有独到之处。小米的出现,也让一直孤独的魅族不再寂寞。为什么要说这个呢?我在想,中国人中的确有挺多,能做出让外国人刮目相看的事情的(他们也在围观)。我想这些人是带头围观的人,是能够拉动剩下的人去围观的人。这些人应该多一些。
2011.08.11 23:25 |
PS. 拖了很久了,还是回吧
01.我的大名:孙征
02.我的小名:没有?
03.是谁传给你的:俞诗嘉
04.生日最想得到的礼物:MacBook Air
05.近期压力大的的事情:貌似没有
07.有没有喜欢的人:不知道
08.聚会想干什么:聊天
09.跟谁出去最幸福:好友
10.最近压力比较大的事:问过了?
11.跟喜欢的人最想去哪:九寨沟、云南、荷兰
12.新年想收到什么礼物:随便,用心就行
13.最想跟谁过情人节:没有人选
14.有没有赖床的习惯:有一点
15.有几个兄弟姐妹:5个
16.喜欢的一首歌:说不清了
17.喜欢什么颜色:天蓝、黑白
18.现在在做什么:回点名
19.最想大声说什么:没有吧
20.半夜敢不敢自己上厕所:敢
21.谁很欠打:自以为是的人
22.现在很迷谁:没有吧
23.睡相:不好意思回答
25.是否痛恨传给你点卷的人:没有
27.若中乐透最想做什么:旅游吧
28.喜欢的天气:秋天、晴
29.一定要的活动:朋友聚会
30.引起失眠的原因:没有
31.有流口水的情况吗: 偶尔有
32.近期开心的事:挺多的
33.你经常熬夜吗:还好
34.你会和爱自己的人还是自己爱的人在一起:优先后者吧
35.你喜欢男的还是女的:废话,女
★撒个谎吧:我刚才说的是谎话
★睡觉前最后一件事:不知道
★你喜欢的季节:秋天
★你讨厌什么样的个性:自以为是
★你会喝酒吗:不知道会不会
★你常哭吗:基本不
★你常笑吗:为什么问我?我不会偷偷笑的
★朋友和情人你会选:无聊问题,忽略之
★机会和命运你会选择:机会
★你很自恋吗?:不
★你有穿耳洞吗:没有
★这问卷多么:还好
★喜欢吃冰吗:一般
★现在幸福吗:还行
★最喜欢做什么事:做有创意的事情
★如果没有朋友:很痛苦
★天使可以满足你一个愿望你会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喜欢吃的水果:西瓜、葡萄、芒果等
★叠不叠被子: 不
★你喜欢雪么:喜欢
★最近最想干什么:很多事情吧,做不过来了
1+。被点到必填,不填代表你不尊重传给你的人和问卷
2+。请老实回答每一问题。
3+。不能擅自涂改题目。
4+。写完请点15个人,不可以不点。
5+。完后请通知那15个人他被点到了。
6+。如有特殊原因 可向点名者申请晚填
(忽略加粗的两条)
2011.07.27 15:35 |
记得在初中的时候,老师对于中国的历史有过很多评价,其中一句让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痛”。那讨论的仅仅是历史——今天,看到了更多的事情,越发觉得“不忘记”的重要性。
在生命中,有些事情很特殊——就像孩子第一次说话一样,多年以后,做父母的仍然能够感受到当时心中的喜悦。记住这样的事情是容易的,因为它需要的仅仅是一个人的情感——它出自于每个人的本性。
出自本性的事情很多——在最近的甬台温铁路温州段发生的动车事故中,媒体、以及每个人善良的天性,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名字——项炜伊,一个在出事20小时后被救出的“生命的奇迹”。这或许是一个“奇迹”,让我想起在汶川地震后超过100小时才被救出的一些幸存者。然而我忘却了——我努力回想,却记不起他们当中任意一个的名字。他们应该是创造了“大奇迹”吧。抱歉,我想不到更好的用词了。
我却还是在怀疑我忘记了什么,就像在汶川地震的那么多事件中,我只记起了总理去汶川的访问,那些给了一些人一些鼓励的话语。后来,我想到了——
今天,在各大媒体上看到最多的关于事故的新闻是对项炜伊的关怀——似乎社会突然变得有爱了,医院会为项炜伊支付医疗费——我记得这件事应该是“红十字会”干的。或许医院信不过“红十字会”吧。
但,这只是一个侧面,项炜伊的伤情也只是一位受伤者的状况。而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有人顶住了压力,违抗指令,救出了这个小女孩。
http://news.sina.com.cn/c/2011-07-27/075022883796.shtml
http://www.ilinkee.com/ent/9699.html
http://pinglun.eastday.com/p/20110727/u1a6019088.html
可特警队长的坚持说明了什么呢?这又只是一个侧面——事实上,在救援中,“黄金72小时”是必须坚持的原则。那位队长仅仅是坚持了自己的原则而已。这也让我不禁想到,是谁,无情地下达了让救援人员撤离的命令?在重大事故面前,在人道主义面前,是谁泯灭了人性?
那位队长是幸运的,因为他救出了项炜伊。如果他没有呢?等到了那时,“72小时”的原则何在?人道主义何在?
我想,这才是我们应该记住的——在当前环境下,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如果我们成为了受害者,我们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权得到保证?
请不要忘记,不要忘记在危难之中默默付出的人,更不要忘记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视别人的生命的人,千万不要忘记。
或许现在我们可以回去看看那家医院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他们很有爱,同时我也相信,他们会在任何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以后有我们需要任何人道主义的援助,都可以去找他们。这也不应被忘记。
2011.06.26 01:00 |
今日与二中的学弟聊天,了解到一些有关信息学竞赛的事情,不禁感慨万千——纵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那些日子一直是我最宝贵的回忆。
我了解的信息不够全面,但是,依稀听到一些对二中信息学竞赛不肯定的评价。进入大学两年来,不常回二中,也无法真正了解到很多真实的情况。据我所知,有因为学生打游戏过度而导致家长写信给学校的,二中也因此对信息学竞赛呈观望态度。
事实上,在这种事情上,我不能有任何评价——这是学校的决策,而这些决策在学校层面是利于学生的。至少,今年的高考成绩说明了一切——在看了详细的成绩后,我忍不住和我的很多朋友分享二中今年高考所取得的成果。
因此,我只能说我回忆过去时的感受。
高中到大学的这段时间里,我想了很多问题,有很多是关于未来的日子应该如何度过的。这两年,我时而坚定,时而迷惘,时而大步向前,时而彷徨,唯一不变的是,努力地追寻着我喜欢的事物,努力地坚持我认为正确的原则。这种坚持,正是高中的三年时间教会我的。
因此,再来讨论竞赛。我是受益者,不免有失偏颇。但是,我想表达的是,从我当年参加竞赛到今天,我一直是在追寻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也是我为了竞赛而甘愿承担风险的原因。今天看来,结果似乎是好的,可是,当年的我,可以接受一切失败——毕竟,那时的我度过了最快乐的时光——在每时每刻,我都知道我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今天,我听说一些参加计算机竞赛的同学也同时参加其他竞赛。这一直是我不推荐的。事实上,即使一个学生能够在每一门竞赛上都获得奖项,他也没有必要参加那么多的竞赛。当众多的选择摆在一个人的面前时,大多数人是不愿意放弃的。但是,在任何时候,一个人只能真正做好一件事。这件事就像Steve Jobs说的,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And, like any great relationship, it just gets better and better as the years roll on. 寻求心中所爱,如果没有找到,永远也不要停止寻找的脚步。
我一直为二中的校训所深深打动——立志、努力、为公,我自嘲,在高中阶段,我三点都没有做到。尤其是在高一,我没有方向,也不努力。但是,后来的我逐渐发现,这正是每个二中人所应该追求的东西,有理想,有目标,并为之奋斗。
因此,在任何时候不要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不要强求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情。对信息学竞赛,同样如此。
2011.06.23 23:05 |
Logic solves everything, except the values judged by people.
I’m a person that values everything around me. It’s like building a axiom system and figure out the actual things with logic. Actually, every person recognizes the world like me, with the only difference, whether to consciously know what the axioms are.
I’m always believing that people who think different, will somehow change the world. And, last semester, I believed I had met one.
It was on an English class, which required 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s, and work out groups’ opinions upon some topics. In the class, we’ve got several interesting topics, which were thought-provoking and had a lot of things to argue with. But unfortunately, most of the students in class just came up with no ideas of the topics - I really don’t know how this would happen, but it was the fact. Another sad thing was, few of the students in class could make use of the Internet, where different people put different opinions upon things. So, briefly speaking, it was a class, with interesting topics, passionate teacher, and lazy students.
Then, on one class, a different thing happened. It was a usual Thursday morning, and all the groups in class just came to the platform, proposing their boring ideas with 1, 2, 3, 4, …, which I think was entirely nothing except finishing the teacher’s task. When all the groups finished their presentation, a student (I’ll call him Sir C later), told the teacher in his confident voice that he wanted to make an extra presentation. It was ice-breaking, when all the students were sleepy, and the presentation itself was wonderful.
The presentation was about the situation of the thinkers - it’s obvious that the modern world respects them, but in contrast, what we respect is not their thoughts, which are their reasons to be famous, but is their fame. It’s ridiculous. When analyzing their situation, Sir C said, the reason that their thoughts became meaningful is that they were thinking different, and in the world, not much people try to think different, and few of them, really think different.
I thought Sir C was thinking different at the moment, because almost all the student in the class were absent-minded when Sir C was making his presentation. I listened carefully, and I thought Sir C might be the same kind of person as me. He was brave, confident and original, and I was shocked by him.
Later we became friends, and he was the friend with high value in my heart, who have deep thoughts about things.
The perfect story went on, until we tried to work together on a project and had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one thing, which I thought was important and was ignored by him. I was quite disappointed at this, for he was not experienced at this, and he should have known himself. At last, after talking with him about the same topic many times, I gave up, for I thought that he was self-oriented, and I was self-oriented either, which would not come up with a proper idea. I decided to quit, and finally things just went on as what I had expected.
It’s just one thing, and there could be several likely things - that’s why I was disappointed, for it is quite hard to find people that really think different, and it is harder, to meet people of the same kind, and also, think different. It’s just out of logic.
Another thing that I should never forget, is that I live in China. Students hate schools here - they seldom interest in the knowledge, and for most of the students, their aim is to get higher scores, or, just to waste the four-year life, and find a job, to live a regular life.
2011.06.12 11:01 |
I live in the country with largest population, and with long long history, lasting over 5000 years. It’s our treasure, and also, it’s something that we cannot get rid of.
I’m always focusing on the most innovative products, which make good use of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and I’ve found out that it’s quite hard to find them in our country. It’s a pity, but not as easy as a pity.
Here are some examples. In our country, the biggest SNS, www.renren.com, is a copy of Facebook; the biggest chat software, QQ, is a copy of QICQ; the biggest micro-blogging service, t.sina.com, is a copy of Twitter. And, we’ve got long long list of copies:
www.tuita.com / www.diandian.com - Tumblr
www.zhihu.com - Quora
www.youku.com - YouTube
www.meituan.com - Groupon
…
One may arguing that copying is a common phenomenon all over the world, as Jobs said, “Windows is a copy of Mac”, but the problem is, the companies who copied others’ products in our country, never innovate! They earned money from their clients, and kept on copying.
We talked a lot about these things, as well as innov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later, we found that it’s the problem of culture.
I cannot say too much about this, just list a few points about our characteristics, to figure out the reason.
1. Too easy to be satisfied. If our current life is so-so (that is, not in poverty), most of us will never take effort to make things better.
2. Profit-driven. Few idealists there are, most of us are fed by profit / fame / interest, or something like these.
3. Dependent. We likes watching on others, and are eager to be identified by others.
4. Timid. It’s hard for us to face directly to big challenges, even the ones that is not profit-guaranteed.
These are bad words about our culture, which roots deeply in our heart (for 5000 years!). And, to write down these, I just want to keep them away from me.
The good thing is, the open Internet is changing lots of people, and I guess things will not be the same as they were before (http://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China). I’m hoping for the change.
2011.06.10 22:18 |
These days, I read some articles about Google’s technology, and used some of its products (especially, some of its programming frameworks, like GWT, Android) as well. Then I began to wonder, is Google still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of internet industry?
I read some comments about Google by Dhanji Prasanna, who was a former Google Wave developer, and later jumped to Facebook. I fully agree with his comments, for I found that there are several things about Google, not only the framework, that is terrible. Here are 3 of them.
1. Poor documentation. We are not designers of the frameworks, how can we know the details about them without comprehensible documentation?
2. Backward in some frameworks. Just like what is written in Dhanji Prasanna’s comments, GWT is poor, compared to Django, Pylons or Rails, and the development on Android, is terribly inconvenient compared to QT. Maybe the simplest thing Google should do about these frameworks, is saying goodbye to them.
3. User experience. Should I say much about it? Just compare Android with iOS, or Google +1 with Facebook like.
That’s the bad words about Google. But all in all, I like many of Google’s services, like Gmail and Google Reader, and I love the searching result by Google - it really helps. By the way, I found looking for the documentation by Google searching is always better than reading Google’s own documentation. That’s funny, isn’t it?
2011.01.02 17:47 |
今天病了。起初以为没有什么大问题,吃了午饭便去床上休息了。哪知睡着睡着,头更疼了。于是便吃了药。
药的效力不错,几个小时后,感觉便好了很多了。于是,竟坐在床上瞎想起来。
很早以前或许没有药吧,那时的人们生了病,应该比现在痛苦得多。可,就是到了现在,也不是每种病都有相应的药的。
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也不就是这样么?昨天吃饭,寻根刨底地问着一些事情,那时看来,问的或许是“八卦”,为的是好奇心的满足;现在看来,似乎多了几分惨淡了。还是在寻着药。
或许药本来就不存在。听一个学长说过,当一次一个真正的打击来临时,方知世上是有做不成的事情的。那是放弃的例子,似乎太过消极了。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寻着药。千年以来,有无数的人为此耗尽终生。他们无疑是伟大的,但,每个人却又是渺小的。
或许我们应该结伴同行,有人大概会带着药吧,只是那人自己还没有发现。
或许,药就在路边呢?
这无穷无尽的问题,终究挡不住现实。有人喊我吃饭去,我一想,说不了。于是,还是继续去睡着吧。
2010.08.23 16:47 |
代理服务是在一年前开始运行的。我想这项服务给了我的朋友一定的帮助。今天,对大多数用户,这项服务将停止运行——这虽是我不乐意的,但因资源有限,却也不得不这样安排。
一年前,当代理服务刚刚启动时,用户数很少——这也是代理服务运行最稳定的一段时期。后来,当用户数逐渐增多时,代理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情况。这些情况是无法避免的——大多是因为软件的Bug或者限制。为了维护代理的稳定,我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希望曾经遭遇过代理“罢工”的朋友们能理解这项工作的繁复,对代理的不稳定表示一些理解。
之前我做出过一些承诺,这些承诺将继续有效,因此,目前,代理服务将对下列好友开放:
HKT、SHY、ZJX、WBN、DXR。
2010.05.08 22:56 |
题记:不经意间套用了一句广告语。感叹——美好的事物往往就在身边,只是以不同的形式体现罢了。
对千岛湖,脑中还留有一些残破的回忆。上一次游玩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记忆已渐渐淡去,散落在各个角落,变得不可修复。今日,故地重游,竟没有一丝熟悉的感觉。
九点多了,湖上依然清冷。在前往景点的游船上,穿着单衣的我,多次尝试到舱外走走,却总是顶不住凉风带来的寒意,最终退回了舱内。
此时,早晨的薄雾还没有散去,薄雾后的岛屿,大多只见得淡淡的轮廓。哪怕是再好的景色,也或多或少地展示着一种灰色的沉重的朦胧。
朦胧便这样充斥着整个上午,阳光是如此地温柔,没有赶走一丝雾气。
中午,温柔的阳光终于鼓起了勇气,雾气开始散去,远处的景色逐渐清晰起来。
一个多小时的路途便在这消退的朦胧中度过,下午,我们登上了猴岛。或许每个人对猴子有一种自然的喜爱——看到了活泼可爱的猴子,大家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此刻,再成熟的人也会变得天真,笑声在小岛上回荡。
然而笑声并没有持续很久。当船又一次启动,周围又重新响起了轰鸣的引擎声和游人们打牌的叫喊声,之前的笑声仿佛是在梦中。
湖水从容不迫地拍打着船身。远处的岛屿不再模糊,风也不再清冷。可是旅途的疲劳已经占据了我的精神,懒惰压倒了对美丽风景的渴望。于是,把头靠在椅背上,任凭和煦的阳光带走了我的意识。
当意识再次清醒,已经不知过去了多久。隐约中听到有人说,船已在归程。我一惊,以为仍在梦中。然而周围传来的那种熟悉的嘈杂声,打破了我美妙的幻想。发呆了许久,幻想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失望的心情——之前还在庆幸着雾气的消退,幻想着下一个景点的美景,天真地以为游玩才刚刚开始;此刻,一切臆想都已经化为泡影,留下的只有空虚和彷徨。
突然感慨万千,或许,很多事情才刚刚开始就已经结束。
一些场景浮现在眼前,一些鲜活的笑容和狰狞、扭曲的面孔。
“再见!”“再见!”
“祝快乐!”“再见!!”
“你好!”“再见!!!”
……
不知过了多久,导游的声音再次响起。“我们已经到达了下一个岛屿……”
惊讶又一次占据了我的心灵。难道?……连我自己都分辨不清现实和梦境了。
此时,雾已完全散去,阳光照耀下的湖面格外壮阔。然而,那些失望却如同幽灵一般,在我的脑中久久回荡。我知道,纯粹的快乐已经不再可能了——快乐中融入了伤感,欣赏景物的心情中多了一份珍惜。
这种珍惜的心情便伴随着我游览完了接下来的所有景点。我甚至有些感激——正是一种对失去的了解才让我体会到了现实的可贵。
回来的路上我想了很多。生活中,失望总是多于快乐,痛苦总是多于幸福。有多少时候,我们的心情是这样的呢?
世事难料,事情总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结束;情感到达高潮的时候,也正是失望到来的时候。
我们总是盼望着事情不要那么出人意料地结束。可是,结束又何尝不好呢?结束是另一个开始,而当另一个开始到来时,我们学会了珍惜。
2010.05.01 10:49 |
一些关于生活的反思,非常直接,没有任何修饰。
如果不能静下心来阅读,还是不要阅读了吧。
这里的反思多数都是以问题的形式表现的。大多数问题在我心中也没有确定的回答,那些给出的答案也多半是不肯定的,或是不全面的。
这些只是思考的质料,没有思考我们也能生活,只是生活缺乏了一些意义。
关于生活
生命意义何在?
生命是为了快乐?
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快乐。多数时间,我们活在痛苦中,或一种平淡中。的确,没有痛苦和平淡,就没有快乐。什么能让我们快乐?
在过程中快乐——当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我们感到快乐。
在结果中快乐——当事情的结果符合了我们的需求,我们感到快乐。
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一个很大众化的例子:买彩票中奖带来的快乐往往不能持续很久。对此,个人的理解是,这种快乐是建立在运气之上。没有付出过汗水,单单依靠意外得到财富的欣喜,怎么能带来持久的快乐呢?
只有经历了汗水才会有真正的快乐。
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或许,当过去了很久,想到还能让微笑浮现的,是一种真正的快乐吧。
生命是为了价值?
死亡是一个必将到来的节日,当一个人从肉体上消失,他还能人们的精神领域存活。
当一个人在另外一个人的脑中最后一次被想到,当一个人的事迹最后一次被提及,他真正彻底地从世界上消失了。
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能长存,他的生命是有意义的。
那么,生命,就是为了在很久以后,还能得到别人的欣赏么?
快乐和价值可以统一吗?
我想,两者是可以统一的。或许,快乐是最低标准,价值是最高标准。
生命的真实意义,应该是,坚持做有意义的事情,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要做什么事情,最好现在就开始——生命是如此短暂,大学将耗费我们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种反思是,我们现在正在做什么?大学毕业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现在的我们就已经是未来的我们了么?于是——
关于界限
在大学里,我们能学到什么?大学难道仅仅是一种形式?我们上了一节又一节的课,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但是,在合上了书本之后,在考试过去了以后,我们脑中留下的还有什么?不禁问,除了文凭,我们还能从大学中得到什么?
是不是在进大学之前我们就已经为自己定下了界限,然后,在大学的几年里,我们都将活在自己圈定的界限中?有时候,一个严格的界限会让我们变得很难改变——
生活中,我们有拒绝那些新的想法吗?当我们看到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们,我们有没有接近他们,从他们的思想中获取一些可取的东西呢?
在这样的界限在,难道未来的生活已经有了固定的轨道,我们未来会成为什么,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我们是朝气蓬勃的少年啊,在已经到来或者即将到来的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就已经失去了斗志了吗?
其实,问题的本质其实并不在于界限是否存在(其实对每个人来说,界限或多或少是存在的),而在于,我们能在原有的界限上,做哪怕小小的一点突破么?于是——
关于改变
为什么我们不愿意改变?因为我们希望未来是可以预测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别人觉得我们是可以预测的。对改变带来的未知性的恐惧和我们自身的懒惰让我们很难改变。
虽然困难,但是我们还是能改变的。只是,很多改变是被动的,在学业、生活的压力下,在同学、朋友潜移默化地影响下,我们逐渐改变。但是,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们能主动地改变,主动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呢?
改变需要的是什么?一是追求,二是勇气,三是毅力。前两个就不多做讨论了,关键是第三个——
关于坚持
或许在决定改变的那一刻,你是那么地执着,但是,明天,你还能那么执着么?
多数时候,我们没有想清楚我们的一个决定意味着什么。当困难出现,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那时候,我们还相信我们能达到我们自己定下的目标么?遇到了困难,我们会放弃么?
或许,在做决定之前我们应该考虑得更清楚一些,在实践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坚决一些。
2010.04.30 21:35 |
All human wisdom is summed up in two words - wait and hope. – By Alexandre Dumas Pére
法国作家大仲马经典的结束语,来自《基督山伯爵》,一部典型的欧洲小说。小说中的一个个情节串联起来,单看是那么地无聊。而当那些无聊的情节描绘了一个共同的结果时,却又是那么地光彩夺目。最终,小说在高潮中结束,感情在这里得到了升华。
没有想到,这句话后来支撑我走完了艰难的一段路。
那是高中的一段生活。我一直不知道怎样形容我的高中生活——如果以学到的知识来说,三年的时间,我相当于只过了一年;如果人格的塑造来说,或许一生受用。
曾经在黑暗中摸索,不知路在何方。当时的我必须在是否放弃自己喜爱的事情上做一个选择。我深知是我早前的放纵带来了那样悲剧的结果,但,对那已经过去的时光,我已经无能为力。后悔又有什么用呢?现实是如此地残酷,我必须做出选择。最终我选择了坚持。
现在看来,我的选择是明智的。这或许是因为那个结果。但,万一我失败了呢?并且,那时的我,是如此地迷茫。
迷茫就这样充斥着我的生活。我曾经透露出绝望。在最后的决定一切的比赛之前,我把我的绝望告诉了一位学长。在成功的学长面前,我说,大门已经关上,我就要告别这一切了。
在那段最失落的时光里,我想我做的最好的就是那一种乐观的态度。一个人在机房的时候,我常常用迷惘的眼神看着碎心湖,看那雨点击打在湖面上,在我的心里回荡。然而,多数人看到的是那个乐观的我——上课依然认真听课,下课依然谈笑风生。看到我失落最多的或许是我的父亲。每周回家,父亲看到我一声不响地坐在沙发上,面无表情地审视电视中尘世的是是非非,他总是会问,路上疲倦么?我总是摇头说不。
是啊,路上的疲倦哪里抵得上心灵的疲倦呢?我想父亲是知道这一切的,他一直希望我高兴一些。后来,当这件事过去,父亲对我说,你看上去轻松多了——那时,一股暖流流遍我的全身。
后来,那段生活终于结束,迎来了一个不错的结局。在事情过去了很久,父亲对我说,我怕你承受不住失败的打击——如果失败,或许你要去参加高复了。我一笑,说,不会吧,我能经受得住的。那一笑的含义,或许只有父亲和我明白吧。
是啊,在最失落的时候,不要忘了微笑;在最黑暗的时候,不要忘了摸索。虽然我们不知道路在何方,但通向光明的那条路一定存在——这是事后的结论了,当时处在迷宫中的我,又怎么明白这样的道理呢?
今天,我的耳边仍然回响着大仲马的这句话,等待和希望。等待是行为,在等待中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希望是精神,让等待不再寂寞。
想到了下一届的小朋友们——他们中的一些或多或少地选择了和我一样的路。又看到了一位小朋友的状态,正是大仲马的这句话。我很高兴,因为看到了除了在知识上我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帮助以外,我还能给他们一些精神上的鼓舞。我真心地祝愿你们成功。
这句话也要献给我自己,以及那个童话。是的,等待和希望,希望存在,等待就不会寂寞。
2010.01.01 14:46 |
第一次回点名,多半是因为这一次的点名来自KT,还有就是因为问题比较简单。
问题:伴侣的性别理想伴侣的8个条件。
性别:女
事实上,不可能有8个条件。其实只有三个条件:
1. true love - 长期、稳定的
2. 外表、身高么,让我喜欢就行了,我也不知道我喜欢哪一种的
3. 善良、体贴,和家人和谐相处(这一条抄KT的)
这是按照优先级排序的。
点名:zsj, yya, zjx, wyx, shy, llq, fly, cyd(似乎必须点8个)
2009.11.10 18:53 |
看了王德峰的一段演讲“哲学与大学精神”,深受启发。我想到了很多,其中一条,就是我开学初对大学抱有的希望:追求一种独特的思想。
我是在昨天晚上看了这段视频的,而今天的大学物理考试正好考得很差。这导致我又一次地思考了“大学的意义”的问题。如果没有大学物理考试的失常发挥,我不会想这么多,这一切也就渐渐隐去。或许我应该感谢这次的失常发挥。
我想我要从另一种角度来理解大学生活,脱离社会的功利观念。但是我不知道我是否有这样的资格。或许这种新的看法,会被理解成对失利的逃避,以及对责任的推脱。
我想到了大学物理考试上的场景:一个坐在我右边的同学,趁老师不注意,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本习题集;坐在我前面的两个同学,低声地讨论。他们的意图很明显,便不再赘述。而我需要质疑的是,一个虚无的分数代表了什么?
从我的角度来看,分数不能承载多少信息。但是,如果一个人问我,你如此鄙薄分数,那么,你如何来证明你自己呢?我想我会哑口无言的。
于是,我所能做的,是表达我自己的观点,而丝毫不去触及别人的行为。我只需要建立起自己的行为标准,并努力实践就可以了。
在演讲中,王德峰老师很善良地批判了当前教育的功利主义。讲台下,群情激愤,叫好声一片。但是在这叫好的背后,隐藏了什么?一者是对一个人敢于表达群众心声的赞叹,一者是一种无奈。更重要的是,看到当讲座结束,一个个同学带着书包,不等提问环节的结束,就早早离场,我不禁想到,这样一个热情激昂的讲座,会带来什么?一千个喝彩者中间,很难找出有一个人,会用那种王德峰老师对大学的思考实践自己的大学生活。
我希望我能成为千分之一。而首先要明确的是,王德峰老师描述了什么?我认为,他描述的大学,是一个现代的“理想国”。Plato在《理想国》中,讲述了一个理想的城邦,这个城邦中的美德有三个基础:智慧、勇气和自制。而今天,王德峰老师希望大学也是这样的三位一体:学术共同体、知识分子的圣所,以及民族精神家园的守望。但,如同Plato所想的“理想国”最终无法实现一样,王德峰的希望,也几乎不可能实现。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当社会的价值观被功利所冲昏了头脑,任何一个反对这一拨潮流的人,都会被打压下去,最终淹没在洪水中。进入大学,似乎每个人都有着类似的理想。这个理想的树立,是一个反反复复、不断加深的过程。一直以来,理想在家长的灌输中逐渐被确立。等到了今天,没有了家长,我们也会沿着那一条路走,没有怀疑,没有犹豫。或许,我们已经失去了向另一个方向跨出哪怕最小一步的勇气。
理想如此,利益更加如此。当一个利益的追求者,赤裸裸地站在你的面前,当他的追求取得了成功,你又怎样能不动心呢?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利益的权利,正是这种权利,造就了传奇,也造就了不公。
我也是。我突然感到,要时时刻刻坚持自己的理想,是多么地困难。那种追求,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化,正如当初富有创造力的我们一样,从一块充满了棱和角的艺术品,被逐渐打磨成了光滑的石头。
我又能多说什么呢?我努力地抵制着这一切,希望留下一个最真实的自己。我真心地希望那个“理想国”能存在,至少在我心中。
2009.10.02 22:45 |
引言:这是一个中秋节目的演讲提纲。在这段演讲之前的节目是一个魔术。因此,这个段演讲叫做“魔术的推论”。题目只是为了衔接。
(接魔术)刚才的魔术有趣吗?请再次为表演的同学鼓掌。
对于刚才的魔术,多少人认为是真实的?(请举手)
(以下是一个无聊的魔术,只是纯粹讨论了相信和不相信的问题)
我也有一个魔术。(举起右手,右手上什么都没有)
定义一:我手上有一张扑克牌。这张扑克牌的花色是黑桃A。
大家应该都看到了。现在请仔细观察这个魔术。(用左手摸一下右手,摸了以后右手上还是什么都没有)
定义二:摸了以后,我的手上还是有一张扑克牌,不过花色是红桃A。
大家看到了这个魔术了么?一张黑桃A成功变成了红桃A。
有多少人相信这个魔术?请相信的人举手。
提问:(随便是相信的还是不相信的)为什么你(不)相信这个魔术?(回答)
(由这个魔术引发的思考)你是凭什么相信,世界上的一些事物是真实的,而一些事物,是虚假的。
比如辅导员(请辅导员起立)。当你看到辅导员的时候,你是怎么认出她的?
(类似的)换一个问题,西瓜和黄瓜有什么不同?
(一个哲学上的结论,可以认为是正确的)事实上,每一个人的脑子中都有一个对西瓜和黄瓜的定义。这个定义本身并不一定存在,然而从经验主义出发,在N年的积累中,我们逐渐区分出了西瓜和黄瓜。
既然定义是从经验出发,那么,你是如何确定你看到的东西是真实的?
(以下仍然是一个引导式的例子,并不是为了导出什么东西)
依然是西瓜和黄瓜,如果有一天,我把小西瓜套上黄瓜的模具,让小西瓜长成黄瓜的样子(姑且认为这是可能的),那么,如果仅仅看外表,你会说,这是西瓜还是黄瓜呢?
不仅仅是视觉,我们的感官是可以被欺骗的。
(下面的分析导出了第一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在后来看来似乎是不那么必要的。而且,比喻也不是很合适。)
分析人的大脑。不妨假设我们每天拉出来的东西叫做D。那么,我问:我们的大脑和D有什么不同?
我有一个不完全的概括。
从物理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颜色、密度不同。
从化学角度出发:D中存在一种能够散发出氨气的东西,而大脑没有。
。。。
然而,有一天,我可以把D油漆成灰白色,控制一下D的含水量,使D的密度和大脑一样。然后,我用化学药剂除去D中那些能够散发出氨气的物质。这样,至少从刚才的观点看,D可以做到与大脑没有差别。这样,我们就能说,我们的头颅里放的东西就是D么?
这引出了第一个问题:大脑不同于D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事实上,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方式太多样了,因此,我仅仅提出了问题,并没有回答。我希望后面的一些讨论能给出一个自然的回答)
我想,现在我们可以暂时把这个问题放一放,想另外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天,科学发展到了一个阶段,那时,人类可以获知大脑中每个电信号的意义,那么,人可以变成什么样?很有可能,每个人是一个鲜活的大脑,上面插满了电极。这些电极不断地给你发送刺激,于是,你看到了五彩斑斓的世界。这样,一切需求都变得十分简单:如果一个人饿了,就发给他一个电信号,于是他看到了一碗饭。吃完饭以后,再给他一个电信号,告诉他,胃说:我饱了。
这是仅仅是一个科学假设。下面是一个更加人性化的例子。
(这个例子在演讲时被证明是失败的。因为这个例子本身不适合这个讨论。如果这是一个神学讨论,这个例子会显得更加合适一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初写下这个例子的初衷很简单,只是为了引出对生活真实性的思考。不得不说,这个例子的引出方式是合适的)
每个人都做过梦。比如,我小时候,做到过一个梦。有一天,我被叫去搬运一块大石头。我把这块石头背在了背上。这时候,石头本身开始发生变化。我感觉到,石头越来越沉重,颜色也越来越多彩。最终,石头变成了地球!
(就是上面一段话,太神话了)
记得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难道,我存在于阿基米德的梦中?更普遍的问题是,难道每个人都存在于一个梦中?
我们看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是虚假的。什么是真实的?
这就是第二个问题:什么才是真实的?
和先前一样,我们放下这个问题,进而讨论一下群体的生活。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有关于一个理想国的描述。那么,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有意义的吗?(可以请人回答)
(对于理想社会的讨论比较偏激,过于贬低了柏拉图创造的东西,但是,它所导出的结论是有意义的。因此,如果发现以下讨论有不少有失公平的地方,可以忽略之。看结论就可以了)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问:世界上为什么存在美和丑?
我们常常说,是牛粪陪衬了鲜花,是庸人造就了天才!
的确,美和丑,善和恶,天才和蠢材,这只是对比。如果像柏拉图描述的那样,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完美的,那么必然的推论就是: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和一群蚂蚁有什么区别?
蚂蚁的工作很简单,找食物,制造洞穴和繁殖。从外表上看,他们的确很勤奋。但是,对于个体来说,一只蚂蚁的存在有什么意义?蚂蚁或许创造了一些美丽的东西,比如,蚂蚁洞。但是,“美丽”是人类的看法。对他们来说,他们做的事情,终究还是衣食住行,每天只是庸碌地活这而已。
于是,我们可以发现,千篇一律的事物是没有意义的。
(以上这个结论比较正确)
再谈一个现象。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追求求时尚的人。时尚天天在变化。今天,时尚或许是“相当”,明天,或许时尚就变成“囧”了。变化如此之快,我不禁要问,时尚追求的东西的本质是什么?(搞笑:他们追求的不是时尚,而是寂寞)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很多追逐时尚的人,花了很多的精力来跟上脚步,到头来,他们却只是跟着一种群体的风潮。事实上,大部分人什么也没有创造,又由于那种不加思考的忙碌,大部分人什么也没有留下。
那么,第三个问题:什么是有意义的?
(答案比较明显)
我们还是像先前一样,放下这个问题,转而讨论最后一个问题。
一个学长曾经说过:A good program is the one that uses less time and memory。我们首先想一下这句话的对错。虽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电脑不断地更新换代,但是很多时候,很多的时间是被浪费的。比如,每次电脑开机,我们都要坐在电脑前等待几十秒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操作系统优化得很好,在不影响各项操作的原则上,将开机缩短到一秒钟,请大家想一下,相比于一个我们正在使用的陈旧的操作系统,你会选择哪个?内存也是类似的,如果,Windows开机所需的内存减少一半,那么,我们可以省下一笔购置内存的钱了。
所以,毋庸置疑,这句话是正确的。
于是,他接着说:It's the same with out lives. It would be better if you use less time and resources。
So, die soon!
Die soon!去死吧!
我们都去死吧!
(本来的希望是,气氛在这里达到高潮)
为什么我们不去死?他的推理哪里出了问题?人难道是计算机程序吗?
人和计算机程序的确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这样的类比是有价值的。我们至少能够得到的一个结论是:如果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他只是在消耗资源,那么,他还是去死吧!
所以,第四个问题:我们如何确定,我们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让我们依次来回答这些问题。
前两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一样的。大脑不同于D的,是思想。思想才是真实的。
但是,一个正如刚才所陈述的,千篇一律的东西没有意义。于是第三个问题的答案,给思想加一个定语:独特的思想才是有意义的。
有了前三个问题的铺垫,第四个问题似乎容易回答一些了:我们是否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思想,决定了个体存在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在于思想的独特性。
大学的四年,以及未来的人生如何度过?追求思想,追求独立的思想!
以上观点,是我N年的积累和一个晚上思考的结果。这只是一个想法。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转载请说明出处!
谢谢!
(这篇东西有相当多的地方需要修改。但是,我的心理有些矛盾。一方面,我希望找一些更合适的例子,让论证更有说服力;另一方面,我不希望老是看着过去。由于前段时间事情比较多,一直没有修改这篇东西。今天有空,所以对这篇东西进行了语言上的一些修改,也增加了一些注释。但是,它仍然不能让我满意。因此,现在的版本号是0.99,Beta版)
2009.08.03 23:51 |
一切似乎都是巧合。如果那天,交通事故没有发生,或许有很多事情会好很多。我仍然记得那个场景:一辆橘黄色的工程车从反方向车道冲来。我闭上了眼。那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我甚至记不起来在那个瞬间里发生了什么。紧接着的是轿车的报警声和满地的碎玻璃。幸好,后来的检查表明,大家都没有大碍,只是老爸有点受伤。事后,任何一个当事人想起这件事,都觉得后怕。唯独我没有。不是我勇敢,而是我对这个问题有另一种看法。
我一直不相信命运。对这起事故,我想到的是,随机事件会发生。正如工程车司机的疲劳驾驶(事后这位司机说是为了避让行人,我也就无从考证了)、野蛮驾驶,出事几乎是必然的。从数学上考虑,如果这种行为一直继续下去,不出事的概率呈指数级别下降。但是,这件事恰好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却又是小概率事件。这不得不用“不幸”来形容。
又正如今天,我的自行车被偷——又一件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如果这是大概率的事件,谁会去买自行车呢)。但是,不幸的是,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
或许正是这类事情的发生,让人相信了命运,让人去烧香拜佛,祈祷明日的幸福。我没有理由去辩驳那些祈祷的人们,但是作为我自己,我不愿意这么做。
我一直相信,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选择权的。有些事情无从选择,比如出身、性别、外貌,对这类事情,我想最好的方法是坦然接受。而更多的事情,是可以选择的。但是,生活的轨迹过于多姿多彩了,让事情不随我们的预料发生,于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做的是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或者说,我们是走一步看一步。
即使是最聪明的人也无法预料未来。曾经有人讲到过,百度的CEO李彦宏经常在考虑的一件事是,30年后,百度是否存在。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李彦宏所做的事情的正确性得到了无数次证明。但是,他仍然无法预知未来,他仍然认为他只是在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
或许这太过悲观了,但这是事实。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我们不能就此相信,一切事情,都是事先决定好的。正如刚才所说,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是可以人为地调整的。在任何时刻,我们都不能放弃选择自己所认为正确的事去做的机会。只要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哪怕最后的结果很失败,也不那么重要。
我清楚地记得一年多前,我心中的这种想法是如此地根深蒂固。现在,年龄增长了,我发现我的想法没有很大的变化。我很高兴。我希望将这一切付诸行动——正如一年多前那样。
时间流逝,每一分钟都在改变。不如关心当下,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
2009.07.09 10:52 |
Google终于要出操作系统了。虽然这个消息早有预言,但是,仍然让人觉得激动。
记得几个月前,我与同学的讨论时,说到过操作系统这个话题。当时,我的看法是,Google已经开发了如此众多的软件,甚至包括浏览器,说不定哪天就开发操作系统了。没有想到,短短半年,一个简单的“说不定”竟成了事实。
我十分支持Google开发操作系统,尤其支持其所使用的Linux内核。我认为,相比于Linux,微软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落后的。比如存储管理,NTFS相对于Linux的ReiserFS,Ext3(还有最近刚刚开发出来的Ext4)等文件系统,有很大的差距。更大的差距还体现在操作系统内核的执行效率和兼容性方面——Linux内核几乎兼容市面上的所有硬件,Windows不可能做到这点。此外,Windows是如此地臃肿——动辄几个G的文件,占用了巨大的磁盘空间。而Linux的一个功能全面内核,可以放入一张软盘(请注意,Linux的内核和图形界面是分离的,因此,内核只包含了字符界面)。
Linux有诸多优点,但是Windows仍然盛行。这说明Windows也是有优势的。首先是先入为主的优势——当大部分人习惯于Windows的图形界面,当各个软件厂商习惯于为Windows开发软件的时候,要做出改变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即使Linux的技术再先进,要在一夜之间扳倒微软所积累的巨大垄断优势,是不可能的。其次,Linux的安装和操作没有Windows那么简便,因为Linux的很多组件正处于开发阶段,没有成型。此外,Linux的图形渲染效率比较低——这可以和Mac OS比较一下。Mac OS的图形界面是内核的一部分,因此,其图形渲染的执行效率,远高于其他操作系统。
说了那么多,微软最大的优势,还是客户群的优势。Linux虽好,但缺少一位推广者。或许Google可以担此重任。先前,Google已经推出了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这为Google开发下一代PC操作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Google先进的开发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相比之下,微软有些落后——微软可以让几千位程序员协同开发,完成一个大的工程。但是,它过于封闭了,往往跟不上时代。一个新的时代,需要一种更加强大的管理模式。
以上是憧憬和期待,下面要写一些现实一些的内容。
关于Google的开发,外界只知道这款操作系统即将上市,没有人知道其进度。可以确定的是,这款新的操作系统必然以Chrome浏览器为中心。我一直在尝试Chrome的Linux版本,它至今尚处于开发阶段,有很多功能没有实现。前几天,Chrome才刚刚解决了中文无法显示的问题。应该说,Chrome离正式发布,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Chrome以GTK图形库为基础,因此我猜测,Chrome OS将使用Gnome作为其图形界面。这样看来,Google要做的主要事情,就是对Gnome以及Linux内核的改造和对Chrome的进一步开发了。而重中之重是Chrome的开发(我的猜测),这将耗费很长的时间。值得高兴的是,我可以随时获取最新的Chrome,因此可以随时关心开发进度。
关于Chrome OS是否会收费,我认为收费是不可能的。因为Google借用了Linux的内核,并没有自己开发很多东西。而Google真正自己开发的Chrome浏览器本身就是免费的。
写了这么多,最后一点:我是否会试用Chrome OS。我想我不会。我一直在用的操作系统是Gentoo,它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完备的Linux操作系统,我想我没有必要大动干戈。
祝愿Chrome OS能取得成功!
2009.01.10 22:42 |
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我简直就忘记了会考这一件事。当我想起来时,离考试只有不到半个月了。而懒惰的我,也没有怎么准备,就去考了。最终的结果我不知道(估计好不到哪里去),但是,通过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考完那天,我很兴奋。我突然想到,我的高中生涯结束了。这或许是一种轻松的感觉,让我如此地开心。于是,我对同学说,我希望这种感觉能持续得越久越好。
事与愿违,当我听到同学听说我要离去的惋惜声时,我突然想到,这或许不是简单的结束。是的,Coming Or Leaving?
这个时刻,似乎是最应该做总结的时刻。我想起我未满三年的高中生涯,感慨万千。我记起了那段保送生的时光,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对新生活的渴望;我也记起了高一的时候机房里的喧嚣──那时一个如同幻想家的我,盼望着石头能自己变成金子;后来我似乎觉醒了,那是高二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了我应该干什么,第一次真正努力地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这是最艰苦,却最有收获的一段日子;接着是高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拼搏的一年,而我却注定要离去。
回首望去,现在的我,和过去相比,的确有了很大的变化。或许是受到了残酷的现实的逼迫,或许是那份对自己的信任,我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只有真正痛苦过的人才知道什么是快乐,才知道如何去争取快乐。在经历了高一、高二那几次惨痛的失败后,我懂得了如何去争取快乐。于是,自那以后,和过去相同的是,我依然充满着幻想,不同的是,我已经不是幻想家。我知道,对待任何一件事,不能坐享其成,而要真正付出努力。我真切地体会到,只要努力过了,即使失败,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我只需要对得起自己的心灵。
然而,这一切都已经过去。面对这短暂的即将结束的高中生涯,我又能做些什么呢?唯有伤感地回忆罢了。我的脑中一次又一次地显现出高中生活的图景。最难割舍的是我的同学──我始终相信,同学之间的情感,是无私的,是纯真的。我珍惜这一份情感,愿友谊天长地久。
终究还是要离去,现在是最后的时光。大家都在为高考拼搏,也无暇抽出时间,来顾及悲欢离合的事。我却清闲一些,于是,送上最真挚的祝福:祝大家在2009年,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辉煌!
2008.11.26 12:54 |
今天做了TC。。。郁闷,又挂了一次。题目不是很难,除了最难900分的题,解法尚不是很明确,剩下的两道,都不难。
但是,我这次600分的题做得太差了:第一次提交,有错;于是更改了一下自己的程序,Resubmit了,但是,竟然还是有错!这次的错误我是在Challenge的时候才发现的,已经没有机会更改了。于是,最终的排名:200多──很悲惨,Rating又降了。
有些错误是不该犯的,尤其是思路上的问题。我的思路依然不是很严谨,有时候老是犯自以为是的错误。这很不应该。希望痛定思痛,第一,是要纠正自己的思想;第二,是要认真努力地练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水平。
算了,过去了也就过去了,而且──光想没有什么用,关键是实践。所以,就写这么多吧。
2008.10.20 20:47 |
其实,我是不知道标题应该写什么。所以,大概写“总结”合适些吧。
对于我来说,现在的日子是最轻松的,也是最容易颓废的。我不知道我现在的状态是颓废还是用功,但是,我的确是在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或许是临近高考了,身边到处都是努力的例子。在这种气氛里,我愈发觉得现在的日子十分奇怪。在思想上我无疑是轻松的,但是,我却总是有事情做,虽然,没有人给我定过什么目标。这或许可以称之为“努力”吧。现在回头看这些日子,也做成了不少事情。
过去的日子就这么过去了,对于现在及将来,我始终要提醒自己的是,我的差距还很大。平时时常看到一些事情,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有更完美的解决方案──至少对于我是如此。昨天,我突然听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话:聪明的人,是不太往后看的。我想附加一句,尤其是年轻的时候。
我不知道自己聪明不聪明,但我总是时常地往后看一下,回忆一些令印象深刻的事情。我认为这种回忆,决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它帮助我度过了一些无聊的时光。其次,也让我在思想上有了收获。
我仍然觉得现在我过的日子很奇怪。我自己都不能说出奇怪在哪里。反正,就是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自己,却没有完全适应。我不知道怎样去面对目前的情况,事实上,似乎不去面对,也挺好。唯一要提醒自己的是,不能太慵懒。日子再多,如果虚度了,也是一瞬间的事情。
2008.07.09 14:29 |
似乎考试前不能太颓废。写博客大概不算是颓废吧。至少,目前,我似乎是在用博客警醒自己:有些事,讲一万遍也不为过。
前两天的NOIP模拟,又有那么一次,内存开太小了。于是,一道题白白失去了70分。我庆幸──这不是全国赛。但是,这错误已不是第一次犯了。高二NOIP没有拿到一等奖,这是一个原因。而省选的时候的那个所谓的“白痴错误”,也就是内存没有开足。前两天我第三次犯了这个错误──很糟糕,却也给我敲响了警钟。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不要把过去的痛苦不当回事。
我希望犯过的错误不要再犯,尤其是没有必要的错误。高一的时候,就是文件名打错,所以没有了一等奖。这让我郁闷,结果,高二了,NOIP的时候又是失误。那次是犯了三个失误,只要少犯一个,一等奖就没有问题了。唉。。。
现在的形势似乎比过去好些了,但是,不能白白送分,尤其不能在会做的题目上摔跤。有时候,辛辛苦苦打出来的一个程序,因为一些小的错误,得了很低的分数──远远低于期望。这是十分可悲的。
我再三强调,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或许应该像CQF一样,每打10行程序,检查一遍──这是下下策,对我,却也未尝不可。不论如何,以上这些,作为警醒,要铭记在心!
2008.06.28 23:57 |
虚幻的世界吸引着我——先前是《哈利·波特》,现在却是《魔戒》。
这是一部史诗般的著作。
我看了电影,十分精彩。然而,我深知,要体会故事真正的内涵,非要看原著不可。
我感觉,是人类的贪婪构成了这个故事——我对原著的阅读才刚刚开始。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个瘦小的哈比人,一个失落的帝王,一个暮年的法师,在危难面前,坚持了正义,击碎了邪恶。是眼前的黑暗,将他们召集在一起。在和平时期,他们将默默无闻——然而,英雄总是不以人们想象的方式出现——我们身边看似普通的灵魂,或许暗藏着一颗坚毅的心。是的,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这是人类心中最本质的正义感。
我相信,在危难时刻,每个人都会挺身而出,因为生命是如此脆弱地联系在一起。
魔戒侵蚀着人的体力和精神,却侵蚀不了人的意志。魔戒增大了人们心中的黑暗面,光明却始终存在。正如咕噜的双重人格。
生活中存在着魔戒,只是不以实物的形式存在。
。。。。。。
真的,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008.06.14 21:02 |
省选结束了,发挥得不错。虽然其中有失误(这要好好反省一下:为什么老是犯低级错误),但是,既然进了,总是会受到鼓舞的。
痛苦的时间终于过去,现在,似乎开始享受新的生活了。之所以称其为新的生活,就是因为它与老的相比,会有很多不同。这不同主要体现在作息时间上,其次还体现在奋斗目标上。不论如何,新生活的到来,让人感到欢快。
所以,一切才刚刚开始。我如同是幼嫩的种子,突破了泥土的限制,钻出了土地。但是,上面的世界,仍然充满了竞争,所以,我深知,如果不努力往上生长,我就会被黑暗吞没,最终失去生存的机会。现实生活远没有那么残酷,却也不断地提醒我,要时刻努力,不要被一时的成就冲昏头脑,不要冲动,更不要彷徨。我一直钦佩坚持不懈地努力的人,希望我自己也是这样。
时刻记住,一切才刚刚开始,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PS. 之前,有很多次,我想来写些什么,但是最后我还是没有写。我想最好还是把写东西的时间推迟到省选以后,因为这时更能反映我的心情——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而在局势渐渐明了的今天,我上博客写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仅仅是我的感悟,更是我的目标。
2008.05.02 00:19 |
TC又比例一场——又挂了一次。RATING掉了100多。不过我不怎么郁闷,到佩服那个发现我程序错误的人——在MILLER RABIN素数测试中的一个特例。我对他的评价,也只能是“变态”了。
一切只是符号。TC的分数是如此,我们平常的考试排名也是如此。我们常常为了名次而努力,为了分数而发奋学习。可是,转念一想,即使争取到了,又意味着什么呢?一个人的智慧,不需要通过考试来体现(考试的体现也往往是不精确的)。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考试、分数、排名,几乎是外界对我们评价的唯一方式。于是,我们不得不走进考场,迎接那本不应该属于我们的煎熬。
考试、分数、排名都是符号。我们无法摆脱符号,因为在这个现代社会中,一个个符号代替了人们的灵魂。在激烈的生活中,我们记住的,往往不是蒲宁笔下的浓郁的果香,而是重金属音乐下的细长的黑影。那是符号,失去了情感,失去了个性。
符号侵蚀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又能做什么呢?抵抗是无效的。我想,我们唯一能做的,是让心灵放松。不要被无谓的符号所牵绊,永远做自己喜爱的事。
2008.04.30 21:32 |
我是这本书的一个迟到的读者。当《哈利·波特》第七本发布,人们在疯狂抢购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似乎应该去读一读这本畅销得让人眼红的书了。没有想到,这七本书,一旦拿起,还真的很难放下——在年初,我用最快的速度读完了全部的七本。我体会到了那些书迷们在一本书出来之后与下一本书出来之前的焦躁心情,也体会到了书迷们为什么会夜以继日地等候《哈利·波特》的发布,但是,我想我永远也感受不到书迷们的感觉了。
或许只有像我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会喜欢这本书。书的内容是荒谬的,但同时是真实的。荒谬的书中的世界,真实的是人物的情感。而我,不仅仅被那个虚幻的世界所吸引,更被人物的感情和命运所打动。
刚刚读前几本书时,我感觉,这书只是在情节上动人。我与同学讨论了这个问题,甚至还达成了共识。但是,后来的阅读表明,这七本书中,打动人的不仅是引人入胜的情节,还有书中所包涵的思想。
有些人批评这本书的内容。有评论说,这本书不适合儿童去读,因为其中蕴含了一些有关暴力和血腥的情节,并且把复仇、死亡表达得十分逼真(我也不得不承认,这对于儿童有可能造成不良的影响)。但是纵观全书,总体的思想是向上的。
首先,是对爱的描述。书中具体写了爱情、友爱、对社会的爱等等。爱几乎贯穿了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比如哈利·波特本人,在母亲的爱的保护下,奇迹般地复活;比如斯内普,为了崇高的爱情,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有人因此说他是“最伟大的男人”);比如伏地魔,因为冷淡了人间的爱而最终死去(同时也揭示了“恶有恶报”的真理)……
其次,是对生命的思考。当然,其中的一些描述方式,是我所不会接受的(不过这是小说),如人死后的场景。可是,哈利·波特本人对于生命的认识,却是十分精辟的。这又让我想到了一个古老而又深刻的话题:人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是碌碌无为,还是奋斗、追求?是随波逐流,还是坚持真理?而哈利·波特在最后一本书中的勇敢举动,让我着实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这同时也折射到了哈利·波特的奉献精神——
他总是在为挽救魔法世界而努力,而在最后,竟然主动放弃了老魔杖——一根拥有无限能力的魔杖。这足以体现他的伟大了。正如在国王十字车站邓布利多说的那样:“那些像你一样的人,当有领导任务强加在他们身上时,他们只好穿上制服,因为他们不得不这样做,然后他们便惊奇地发现他们能够做得很好。”我们需要的,正是一个普通人的领袖。
……
我不想写太多了,毕竟我的思考还只是片面的,没有连起来。那些感想,也只是出于零碎的思考。但是,不论如何,这不会我对影响这部伟大的小说的喜爱。
2008.04.30 21:08 |
我早就应该澄清一下了。其实,有些事情,在过去一段时间以后,在脑中的记忆并不那么深刻了。尤其是那种痛苦的感觉,似乎也会减弱一些。
曾经听说尼采的观点,人生来是痛苦的。我感觉这话有些道理,但是不敢苟同。有时,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毕竟是喜悦的,但失败并不一定是痛苦的事。现在,在教室里,我们学习着。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最喜欢干的事情,所以那一个个的失败似乎是十分痛苦的。但是,到了以后,当我们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时,我们或许会重新认识过程的美好,而不仅仅是美丽的结局。
我现在正在干着一件我喜欢的事情,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我没有理由郁闷。有时的失败是正常的,不必过于计较。
所以,我在经历了失败后写下的文章,带着悲观的气息,同时充满了宿命感。这太沉闷了。这不是现实中的我。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
2008.03.09 00:00 |
好几周没有写博客了。这里如同荒废的院子一样,没有人打理。最近忙碌着,有时有了些想法,一些出于瞬间思维的考虑,却由于时间的仓促和我自己的疏忽,没有记录下来,以至于不少好的想法都消失在永恒的过去了。所以博客里也是很空洞,我自己都已经一个多星期没有访问我的博客了。
日子实在是过得迅速,所以我不得不怀念高一的生活:那时是多么地无忧无虑,于是竟因此浪费了不少时光。现在想来,很是可惜。逝去的时光是不可能再来了,而高中只有短短的三年,那一年的颓废显得更加奢侈了。很遗憾,当时的我是没有看清前面的道路,没有明确我应该去做什么。现在的我,清除了,明白了,却似乎转不过来了。如同挖隧道的机器,进入了地穴,已经无法后退了——只有硬着头皮往前。
我时常表现出这种痛苦,似乎总是在挖一条前人没有经过的道路,而前面的岩石是如此坚硬。事实或许是如此,我也不否认,而前面的困难,我也很清晰地看到了。只是,我不知道当奋斗的那一天来临时,我会进入怎样的一种状态,是故作镇定,还是真正的心止如水?我自然希望是后面一种,但是那很困难。毕竟视死如归的人不多。
现在想来,我是努力了很久了。几乎每天都在CODING,很认真很努力地CODING,而且记录了我每天犯下的错误。事实上,有一句话很重要:机会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但是有准备的人不一定能得到机会。
我终究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有时容易偏激,更容易幻想。然而在梦破灭的那一刻,我知道会有多么地痛苦。我经历过好几次了。但愿在未来的几个月里,不会再来一次这样的打击。我似乎很脆弱。也或许是因为我自己走到了我自己都不能主宰的一条路上。这一切会很快结束。希望是一个好的结局。
2008.02.12 23:13 |
从老家回来了。。。在老家的日子很愉快,虽然其中也免不了磕磕绊绊。
度日如流水,转眼间,寒假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这个寒假应该是充实的,因为我干了很多事情。但是我仍然觉得时间不够。我总是在想,要是能多给我一倍的时间就好了。但是,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多一倍的时间,就会多一倍忙碌。于是,即使多了时间,我也依然会巴望老天再慷慨一些。出于这种原因,我就不再有什么奢望了。
讲讲在老家的日子吧。。。那儿的风景点远远没有杭州那么多,而且就那几个少的可怜的风景点,一年也多不了什么变化——毕竟是小镇,经不起翻天覆地。出去玩基本是没有什么乐趣了,所以,大部分的时间,我都在学习——白天看书做作业,晚上写程序。这似乎是雷打不动的。很多人让我放松一些,但是既然事情做不完,又怎么能松懈呢?而且,我对这些事情也并非全无兴趣(这话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不能理解)。总之,这几天就这么过下来了。而我所谓的“与众不同的快乐”,估计是因为看见了亲人和朋友。不论大家处境如何,见面了,总避免不了问候一番,总少不了彼此的笑容,哪怕是一丝微笑。这亲情,给人以冬日里的温暖。
不过几天在老家,最让我感到不适应的事情,倒是离开了因特网。毕竟已经习惯天天上网了,不仅仅是发发邮件、聊聊天,更重要的是网上的题库。虽然我事先做了准备,但是脱离了网络,很多事情还是显得十分奇怪(姑且这么说吧)。
回到了杭州。这里的积雪居然还没有完全融化——这恐怕要归功于寒冷的气候。只是那些表面泛黑的脏血,给我们带来的,恐怕不是对雪后美景的赞叹,而是对环境的担忧吧。
2008.02.07 00:56 |
终于迎来了农历的新年。窗外是鞭炮的轰鸣,室内是明亮的灯火。正如这鞭炮和灯火,风风火火的一年又到来了。
今年的春节晚会还是像往常一样,值得期待。精彩的有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还有周杰伦的歌曲,还有美妙的舞蹈,还有更多更多。但这一切仅仅是浅淡的回忆,最多也只是年后几个月的流行词汇,最终却终将成为过时的激情。所以,我想,我从中看到的,不仅仅只有这些。
我说,今年的春晚比去年的更加出彩。这是因为,在今年的春晚中,融入了更多能够引人深思的话题。从江南雪灾到奥运火炬,从嫦娥奔月到农民进城,这一切都引导着我们向更深的方向去思考。或许是爱国,或许是拼搏,或许是坚持,总之,我们能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热闹和欢快。而也只有这些思想上的东西,才能激发中华民族的创造力,铸就民族的辉煌。
这正是我推崇这届春晚的原因。真正的艺术,应该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对于农历的新年,我不想有过多的评论。首先,这是鼠年。其次,第二次对新年的迎接到此结束了。一切都应该返回起初的状态。应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所以,对于这个农历的新年,我只是希望我能热切地盼望,脚踏实地地争取。
鞭炮仍在轰鸣,喜庆仍在继续。明天会更加美好!
2008.01.30 22:20 |
现在已经是冬令营的尾声了。今天按照惯例是一个狂欢的时候。我没有什么节目(不玩游戏,不打扑克),所以坐在电脑前,于是偶然想起了要写些什么。
写些体会是冬令营老师的要求——他们甚至发了一张问卷,就是调查关于冬令营的收获的事。我也写了一些。然而更真实的想法,应该写在博客中。毕竟,问卷上要写省市,而写了以后,我的问卷就不仅仅是代表我自己了。
以下便是这几天的经历。
冬令营的开始几天艰苦的——电脑中了病毒,重装了很多次。而头几天的上课,也似乎是想让我们适应一下,内容简单而无聊。但是,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强的选手,思维敏捷,同时又各有各的个性。我很高兴认识了他们,这永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然而过了几天,迎接我的是TopCoder的比赛。我已经进入TopCoder High School Round 3了,如果能进前50名,我就能免费去美国游玩。比赛在凌晨两点进行,我为此一夜没睡。事实上,不仅仅是比赛,那艰苦的等待,和比赛以后的疲劳与兴奋交杂而无法入睡的奇怪感觉,也让我难忘。而比赛最终的结果是,我做到了前50名,但是没有机会去美国——因为行政部门办护照的效率太低,我事先又没有做准备,所以根本就来不及。不过对此我倒也不怎么遗憾,因为以后还有机会。
中间精彩的上课,我就略过了。但是对于大牛们还是要膜拜一下的(再此只写缩写了):CQF,YY,GHY。接下来写一下今天上午的考试。考试的时间是五个小时,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一点。题目十分困难:除了第一题,其余的题目都没有人全对;没有人分数在200以上(满分300);100分以上只有20人(其中集训队队员12人)。而我,也凭借着较好的发挥,达到了100分(事实上,是105分)。我很欣慰,同时也感觉似乎找到了一点信心。不论这成绩是否有效(实际上是没有用),不论我有没有犯不应该的错误(事实上,是犯了一点的),我都十分高兴——因为这让我看到了希望。
而在刚才的联欢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奇怪的感觉:我们是要分离了,在这短短七天的相聚后,又要各奔东西了。在结束前那难忘今宵的乐曲中,多少人在笑着讲些什么,我却感到有些伤感。伤感是正常的,毕竟区区几日,似乎是太短了。我于是在想,这几日我收获了什么?是算法,还是解题思路?不完全是。我想,正如我刚才说的,结交朋友,体悟大牛们的精神,这才是最重要的。在几日的上课中,我感受到了大牛们的风范:一种勇于参与讨论的勇气,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一种对算法的执着追求。这些都是我应该学习的。
而明天,大家都要走了。今晚是最后的狂欢。大家是不会不通宵的。我也是。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我却突然又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真不知道是喜还是忧。
2008.01.13 03:51 |
做得还可以。但是关键时刻电脑两次出了问题,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现在是凌晨了。如果没有比赛,或者说如果比赛不那么重要,我不会如此迟地睡觉。而在未来的几周中,会不断地有类似的比赛。下周似乎就有一次。现在看来,进入round2是没有什么问题了,所以可以等待下次了。
状态似乎不是那么好。因为前些时候做了一次SRM,成绩不那么理想。这种比赛多得是,我只要多训练,应该会有成果的。
现在的我,对自己的信心还不怎么足,只是在不停地往前赶。当然,这不是盲目的,而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而我也看到了失败可能带来的后果,并且已经做好一切准备去承担这种后果。当前面的路封上的时候,我尝试着走一条更崎岖,更艰苦的路。我热切地走着,带着希望和汗水。不论是成功或者失败,这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而这或许只是开始。。。
2008.01.05 21:43 |
新年就这么到来,悄无声息。我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但没有什么行动。在新年到来的那天,我熬夜到了凌晨,却不是因为新年,而是因为要坐在电脑前干些什么。事实上,我一开始是在看哈利·波特的电影,后来是在写程序。
那天,我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当我去看表上的时间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新年已经来了。窗外是几声鞭炮的嘶鸣,似乎是惨淡的迎接。
我似乎有些措手不及——这周我压根就没有把它当新年的第一周来过。我只是知道,期末考试似乎是要来了,老师在催促,我们在艰难地干些什么。作业很多,不知是为什么,却冲淡了新年的感受。
是习惯了农历的新年而忽略了西方的这个节日?我想不完全是。因为我渐渐地注意到,我对这个新的开始似乎不那么憧憬和期盼了。
我曾经在想,2007,好象是失败的。前半年学习上的颓废和后半年努力了却没有成果成了鲜明的对立,而暑假是分水岭。不论如何,2007似乎没有什么成就。想到这里,我很悲哀。但是我却深知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是的,有什么可以悲哀的呢?对于我来说,过去的日子只是一段不令人愉快的时光,只不过这些不愉快的经历有些堆积了。所以,对于新年,不必担心新年中的处境,也不必有过分的期望——那更多的只是日历上的一个符号。这是我思考了许久的结论,那就是,新年的到来,既不意味着开始,也不意味着结束。只是,在新年的伊始,那红色的大写的“1”会提醒我们:应该总结一下了,回望一下过去的成功和失败,吸取教训,更好地前行。
是的,这不是结束,我也很高兴这不是结束。看着那有些失败的2007年,我得坚决地走下去。
2007.12.29 22:10 |
又荒废了很久。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时间来写些什么。最近的日子过得匆忙,没有很多的思考,只有一些不成器的小想法,却从来没有什么实质的进展。事情总是做不完,时间总是不够用,精力总是不能合理分配。
这种忙碌是我自己加给的,我深知惟有努力,才有出路——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于是,在那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我总是被落下,却又充满希望地赶上。
我不是没有迷茫,因为我不知道这样做的结果会怎样。但是我很清楚我只有努力,这不是因为什么重要的原因,只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这几周很辛苦,我自己也知道。甚至有时脑子也不听使唤了,于是考试的分数如同三角函数的曲线,时上时下。我深知我对于知识本身是清楚的,却又十分悲哀地看到那种清楚不能表现出来,阻碍的因素往往是看题的不仔细,当然也有算错。于是,一次又一次,当分数位于函数的最低点时,我十分郁闷,以至于一个人坐在那里,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干。
这种情况总是能够得到解脱的。当那种状态过去以后,连我自己也惊讶,这样一段难熬的时光竟然这么过去了,而后来的心态竟会如此解脱。是的,过去了。
不论如何,在那种间歇的郁闷中,我仍然保持着积极的态度,仍然想着有一日要走出困境。这时间多长,我无所谓。只是,不要愧对自己的心。
2007.12.08 20:25 |
很久没有写BLOG了。本来更新周期就十分漫长,加之我几个星期以来的抑郁,所以竟荒废了这么久。
说实话,我仍然没有从考试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或许在嘈杂的白天,那种失败的想法能在众人的欢笑声中被冲散,但在冷寂的黑夜,和黑暗的黎明,那种想法时常出现。这如同记忆的碎片,在浑浊的液体中不见踪影,在清水中清晰可见。
然而我并不难过,只是惋惜。在惋惜当中,我又经历了很多的失败。数学考试的失误,化学考试的反常表现,让我的心又冷了一截。
生活正是如此,正如那位同学所说,“屋漏偏逢连夜雨”。那时,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是的,最近的日子,似乎正是如此。说暗淡,不那么明显——因为生活中终究还是有快乐的;但是一种往复的心情始终困扰着我,我也因此飘忽不定,似乎突然决定什么,又突然放弃了什么。
继续竞赛的心却是明确了。这是早就决定的事情,剩下的是拼搏。我也不那么害怕失败了,大不了参加高考。
日子终究要过,没有什么会停下脚步来等我。我也在众人的推推攘攘下,艰难地迈开步伐。现在看来,路还是走了一些的。
总之,这可能是我生活正常化的一个开始。也是我吹响奋斗号角的一刻。
或许那惨痛的记忆永远不会过去。但我无所谓——甚至希望那记忆更持久一些。人往往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痛”,至少,我有时是这样的。或许,把惨痛的记忆作为前进的动力,会更好一些。
2007.11.17 21:35 |
我又一次挂了──是在复赛。我实在是无话可说。这的确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本来复赛对我不是那么困难,但是,我看错了题目,所以。。。
于是老师对我说,我是多么地像LYQ,连挂的方式都一样。我于是十分迷茫。我知道自己似乎是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失误太多,往往在关键时刻自己葬送自己的成功。于是我一次次地反思,决定改过,却又一次次地重蹈覆辙。
这次是真正的反思。
郁闷早已过去──知道成绩的那一刻,我是多么地镇定。然而,留下的却是清晰的思考。我仔细地想着我的前途,后来发现那是多么渺茫。痛苦的经历。我甚至不知道我下一步该怎么走,我甚至不知道我怎样面对老师、家长和同学。他们对我充满了希望,我却让他们失望。
我怀疑我是否会一直这么迷茫下去。条条大路通罗马,我却没有了方向。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于是我感叹,我不是庄子。我没有豁达的心境,而我的同学、老师也没有。我和他们一样,是急功近利的。我甚至有些害怕,害怕面对猥琐的目光。一颗需要抚慰的心灵最害怕的就是洒在伤口上的盐,那让伤口无法愈合,反而更加疼痛。
我终于发现,我还是在郁闷,还是痛苦,还是那么混沌。
我却是坚强的,没有哭,而是平静地面对挫折。我甚至在笑。我告诉家人,说我没事。是的,我没事。
希望总是有的。那渺茫的光点将指引我奋勇向前。
2007.11.11 14:26 |
或许每一个参加竞赛的人都会迷惑。竞赛的成绩往往是不稳定的。这取决于你的实力,在实力相当的时候,运气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竞赛实在不是高考,其中有太多的迷惘与失落,也有太多的成功与微笑。这如同攀登高峰,成功了,成就千古伟业;失败了,可能连生命都不保。竞赛的成绩或许不是伟业,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或许如同伟业一般重要——尤其是在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之后。
我也在迷惑——平时面对的,是大量的作业。如果没有竞赛,完成绰绰有余。但是,连续的几天竞赛考试或上课后,作业就无法完成。我在这周就碰到了这样的矛盾。而目前是复赛临近,这样的矛盾似乎很容易解决。但是,如果是平时呢?选择竞赛,还是作业?
竞赛老师给我讲了lyq的故事。他是一个坚决的人,最终达到了目标。成功的例子催人奋进,但是也需要清晰的思考。说实话,我有些迷茫了。
加上上周几次考试的失误——首先是前后关系看错,然后是一些小错误,接着就是内存的过度使用。这些失误,严重影响了我的发挥。于是,分数不是很高——或许对于别人来说这是高分,但我自己不这么认为。我于是十分郁闷,甚至于晚上睡觉有些不安稳。这种担心,如同慢性中毒,不那么痛苦,却深深地萦绕在我的周围,总感觉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什么事情没有完成。
于是,我琢磨着,我应该反思了。我找老师谈了。老师也很坦诚,给了我很大的安慰。我也渐渐从中解脱出来。精神虽然解脱了,但是痛苦的回忆仍然在脑中回荡。我不想麻痹自己,要面对现实。
对于复赛,我没有紧张,只有些担心——担心自己发挥失误。是的,我仍然需要调整。
我是一直相信未来的。毕竟,Tomorrow is another day.
2007.11.03 22:56 |
今天终于回了杭大——一个我围绕着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我是一个人去的,骑了辆自行车,就这么进去了。
事情总是繁多,所以我总是忙忙碌碌。回趟杭大并不难——只消半个小时骑车的路程。但是,丰富的生活,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推迟了这个计划。
我记得,秋天的杭大,是最美的。我喜爱那黄色的草地,更喜欢在草地上飞行着的蚱蜢。小学的时候,我在那里捉蚱蜢,一捉就是一个下午。我是一个执着的猎手,总是想捉到最大、最强的,于是总是在寻找、追踪——事实上,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这是为了什么。然后我将它们关在瓶子里,喂以青草。在瓶中的蚱蜢,没有了广阔的活动范围,几天便变得消瘦。我便再将它们放归自然。这样往复几次,秋天就过去了。
小时候的时光就这么过去,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却总是快乐着。有时候我在想,了解的多了未必是好事。
我想到了那条长廊。在杭大的一个小公园中,有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廊。长廊已破旧不堪——水泥的地面已经局部破裂,露出了潮湿的泥土。有一天,我突发奇想,与同学一起,尝试着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在弯曲的道路中飞速转弯,人有一种被甩出去的感觉。于是,我们很得意,声称感觉到了离心力——其实,我们压根不知道离心力是什么。现在,长大了,一来不会无聊到去跑步,二来也不会说这是离心力了。这是或是悲,或是喜,我自己也不知道。
而当时的快乐却永远地消失了。
我骑车经过了一幢幢教学楼。从小学到初中,有四年,我都在这些楼房中上课,科目是剑桥英语。我记得那些熟悉的路——多少个双休日,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风雨凄凄,我从上面走过。我也记得那座天桥——我们下课时嬉戏的地方。那时的我们干了很多坏事,有人就在无聊的时候往下面吐痰,而且是对着路过的人。当受害者愤怒的眼神向上伸展时,他会发现,上面一个人也没有。有一次,一个认真的过路人竟跑上来和我们的英语老师理论——于是我们都挨了批评。我们大喊“失误”,从此不再干坏事了。
我又到了老爸工作过的单位。那是我记忆最深刻的地方之一了。我清楚地记得,那时,我和玩伴在门前坐了一个上午,只为了研究哪种纸飞机性能最好。那只是简单的比较,却对当时的我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我们反复讨论着机翼的大小,重心的位置,而唯一验证的方法就是试验。我们不是物理专家,却研制出了性能优良的飞机。几年后的一天,我在电视上看到纸飞机比赛,说最远的能飞出二三十米。我窃笑,因为其实我的飞机也可以。当掌握一定的方法,并坚持不懈地去尝试,成功往往就不远了——哪怕知识还不具备。真正心无杂念的人才能取得成就。这样的人很少,有少部分侥幸的成年人,也有大部分的孩子。
我却也十分悲哀。因为不少老旧的房子,都已拆掉了。那些房子里面,遍布着我的脚印。随着时光的变迁,不仅头脑中的记忆淡化了,连实物也在渐渐消失。我无话可说。
而最终,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很多人对某些事情情有独衷,因为,他融入了感情。我也是。我看杭大,总是那么美丽,而对于外人,这或许只是普通的校园。
2007.10.27 21:54 |
真奇怪——我估分只有60+的信息学初赛,最后的结果竟然是88.5。听到这个成绩时我甚至没有感到高兴,反而想确认这个分数是正确的。而在确认了这个分数的正确性之后,我惊讶了许久。
对于这个远远高于预期的分数的出现,我的唯一解释就是:改卷的尺度放宽了,而且放宽的不仅是一点。看来考试夹杂了太多的人为的成分。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这个学期的第一次数学考试。
这个学期的第一次数学考试的内容是我的强项——算法。但是,我的分数却很低——没有上85。于是我很郁闷,找老师理论某些问题。对于我来说,我的不少答案不仅是对的,而且是完美的。但是,对于数学老师来说,这却是错的。数学老师很失败地对我说:“整个办公室的老师都看了,都认为你是对的。但是,这个写法不规范。在大考中有可能扣分——这是为你在未来的大考中扣的分数。”然后,老师说:“数学考试不是计算机竞赛。”如此坚决的回答,无从争辩。
但是我依旧很郁闷。我不断地问自己:什么是正确答案?我的结论是:只要能够完成题目所给的任务,就是正确答案。而对于一个正确的答案,给全分又有什么可以争辩的呢?为什么就非要按照标准来写?这是在一直思考的。后来,我注意到,那时一个应试教育的讨论——是选择任意正确的解法,还是选择可能失去的分数?对于老师来说,显然是分数,因为他们是应试教育的执行者。而对于我,恐怕我自己也没有答案。
所以,最终我的结论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是失败的。因为它培养了一大批只跟着命题者思路走的学生。它表现了一种结果的单一化,这种单一化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们的创造力。
然而,在应试教育中沉浮的我,只有抱怨的份,却无力改变。最终我只有适应。当一个又一个人适应了这种模式之后,就会体现出一种被扼杀之后的沉默。这是可悲的。
我也只是在挣扎,在最后地叫唤。
2007.10.20 21:49 |
初赛终于结束了。我说过,我从来没有把初赛当作负担,但是也是那么一件事情。现在,这事算是过去了——我对了答案,还好,进复赛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是要准备复赛了。反正是竞赛学习都不能不顾,倒是要辛苦一些了。
讲讲杭州的交通吧。这是我十分苦恼的事情——每周在路上花费了如此长的时间,却在家没有多少小时。这似乎是夸张了一些,但基本是事实了。杭州的交通,就是这样。本来通畅的道路,车子那么一“插队”,就不通畅了。我想,杭州的交警们在计算道路的通行能力时,总是会高估吧——实际的情况往往是那些不遵守规则的司机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我不知道国外的情况怎样,也不想作什么对比,来证明国人素质的低下。但是,作为交通不便的第一受害者,我是深深痛苦着的。今天去初赛时,出租车司机说了一句经典的话:“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的,这正是每一个司机需要思考的问题。有的时候,一个人的自私,给社会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
生气的时候,想给那些违规的司机开高额罚单。但是,冷静下来一想,发现那是不可取的。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中国有多少违规的事情发生呢?
我也无话可说,只是哀叹。或许,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不检点的行为了。
2007.10.20 10:53 |
本周要信息学初赛了——就在今天下午。不过,我没有怎么准备,连心理准备也没怎么做。似乎那就是普通的考试。
所以本周是闲适的,作业时多时少,我却没有像大部分同学一样在老师爆发时沦落到作业完不成的地步。而上课也比较轻松。学校里有很多活动,我一项也没有参加,甚至有些活动我根本就没有去参观。我似乎是闲散地度过了一周的时光,没有留下什么,只有时间的印记。
闲散不是不好的。我一直相信,人只要有愉快的心情与积极的人生态度,就足够了。现在看来,我似乎是有的。
倒是鲁迅的文章让我思考——《真的猛士》。在文章中,我看到了鲜血和革命,却也悲哀地看到,现在的生活离艰苦的生活太远了。我能理解鲁迅的痛苦,但我相信大部分同学不能——或者根本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写在语文书里的文章,总是课文,即使再好,也蒙上了受教的色彩——于是欣赏变成了任务。是的,很少有人能在完成任务时抛弃目标,追求过程。
下周的生活我可以预料。也大概是如此吧。当然,闲散的生活不等于不认真的态度。对于学习,我依旧强调效率和专注。
2007.10.13 20:19 |
看了《憨豆特工》,不仅是一贯以来的搞笑,还有深深的体会。
憨豆绝对属于我们所认为的“脑子不正常”的人。我仍然深深地记得他有一次把一个高尔夫球打进了汽车的排气管里的小故事——那时,司机正好走来——他习惯性地打开车门,发动汽车。只听到引擎轰鸣了几声——然后是一声沉闷的爆炸声,砰——,车前盖冒起浓烟和火焰。这时,那只高尔夫球不紧不慢地从车的排气管里滚了出来。
憨豆总是这样。他做了太多不同寻常的事。
我们姑且不去讨论现实生活中充满智慧的憨豆,而讨论一个智商有问题的人的思想和行为。智商有问题的人往往是心无旁骛的。因为他们智商有限,不能像我们所谓的“聪明人”一样,一次顾及多方面的事情。然而,与他们相比,我们作为自封的“聪明人”,却往往因为自己的不专心,做出一些比智商有限的人更蠢的事情。
古往今来,专注,是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我们学习在二中,天天被考试和作业压迫着。而我早就说过,在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往往是浮躁的。我们常常为了结果而计算——而为了结果,有些人不愿意老老实实地计算,而更愿意抄答案。这会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可以说是“恶习”。当我们走上社会,当研究起复杂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计算,当结果不再重要,这些恶习会逐渐阻止一个人前进的脚步。
所以,中国的很多科学家成名后会放弃对真理的追求;中国的很多艺术家会为出名而不是艺术而奋斗——当他们在沙滩上看到一些斑斓的贝壳时,他们止步了。他们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追求,而放弃的,实际上是更大的收获。
所以,我很敬佩专注于一件事物的人。他们会持续地努力,似乎在攀越高峰;他们有敏锐的目光,总是看到更高的方向。这样的人是伟大的。
当我们看到阿基米德专注地作画,置生死于肚外;当我们看到欧拉双目失明,依然攻克数学难题;当我们看到霍金瘫痪,大脑不停止思考——我们知道,什么是专注——那是一种不受外界影响,却一直坚持不懈地前进的精神。
我们需要这种精神——摈弃浮躁,心无旁骛,默默、持续地努力。在这样的付出过后,往往是真正的回报。
是的,憨豆是智慧的。他做了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他是如此地专注,竟忘了周遭的世界,让人发笑。
2007.10.06 22:43 |
七天快过去了。时间真的不等人。在七天中,我干了什么?
完成作业自然是不用说的,关键就是,除了作业,还干了些什么。TC、MATRIX67模拟赛,SC THEME PARK模拟赛……这些赛事,让我的编程有些乏力了——看了太多的题目,又写了很多,精神高度集中,大脑也会累的。
另外,复习也差不多到位了。这是我最感到高兴的。倒是因为看课内的东西,课外的书没有怎么看。这可以说是有悖于我的初衷。幸好,明天还有一天^-^。
明天要去学校了。又有台风。一路上一定不会方便。对于上课,我没有厌恶,反而对那些充满创造力的老师充满了希望。而且,遇见同学也往往是快乐的。
2007.10.05 22:54 |
有一本畅销书,叫《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我没有读过。但是,我读了另一本书,叫《世界是平的吗?》,完全是反驳弗里德曼的。我没有读完。但是,有利一些启发。于是今天写了写了些文字。
首先声明,对于经济学知识的缺乏可能会阻碍我们的思考。暑假里,我看了一些经济学家的书,后来才发现他们是断章取义的。为了说明自己的思想,有些经济学家只论述对自己有利的事例,而对于缺乏经济学知识的我们,这些例子就是井底之蛙的全部天空了——误导就这样产生了。应该说,在弗里德曼的书中,充满了这样的事例(《世界是平的吗?》一书中写到了不少《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这样的事例)。
所以,拐入正题,论述弗里德曼的观点。论述主要包含的是我的个人观点。说实话,对《世界是平的吗?》这本书中的不少语句,我不能完全理解。
世界是平的吗?
一、弗里德曼的误导
弗里德曼举了不少例子:因特网、集装箱、外包、跨国公司……他们抹平了世界。荒谬!这些事物,发明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所采用的基本方式就是,标准化。是的,这些事物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标准化的效果。于是,看起来世界是平坦一些了。这是真的么?那么,我们早就统一了的数字,是不是也是抹平世界的动力呢?弗里德曼只看到了局部。而在他的书中,他用局部的标准化代替了全球的平坦。这是很严重的错误。在概念的偷换中,他的观点似乎得到了验证。事实是,我们被蒙蔽了。
二、人不是平的
大家或许对过去有些陌生。我也是。不过我还能说上一些。似乎过去强调的是平等。于是,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男人与女人在工作上没有差别——男人能干的,女人照样能干。于是,不少女性穿上了男性的衣服,干男性的体力活。这本身就是错误的观点。男性与女性在各个方面都是有差别的。这种单一的分配方式,往往造成低效率。
而且,人与人的差别也不完全体现在性别上。现在是21世纪,我们强调的竞争。要在竞争中取胜,关键是什么?个性。试想一下,一个没有个性的人,人家凭什么在几千几万个人中挑出你来胜任某项工作?好了,如果人都是平坦的,那么在弗里德曼的书中所提到的外包又怎么发生呢?还不是因为低价优质的劳动力?
三、推论:人不是平的,人的影响也不是平的
弗里德曼说,全球化,世界组织的影响力在逐渐削弱。而全球经济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其中,政府的作用也逐渐淡化。为了说明他的观点,他排除异己:南美的一些国家,没有加入“平坦化”的经济过程中,于是发展缓慢。这是没有道理的。他的观点是,全球化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脱离了火车头,就别想发展。这是为什么?我们没有火车,不是还有汽车、飞机么?
所以,我的观点是,因为人不是平的,所以人的影响也不是平的。正因为如此,各国政府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有不同的发展观念。也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家会对经济的发展提出如此多样的构想。弗里德曼太绝对了。他以为物质可以代替思想。而他所看到的一些所谓的“统一”,大部分都是物质上的。人们在思想上没有统一。思想上不统一,世界不会平坦。
我写了很多。说白了,主要是为了反驳弗里德曼。他没有对世界经济给出一个冷静的思考,而是采访了一些不完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断章取义地摘录了他们的一些言论。这是不恰当的。
世界不是平坦的。就看我们周围人的收入——好几年了,中国的贫富差距还在扩大。
2007.10.04 22:34 |
推荐http://www.ajaxwindows.com/,网络上的OS,自己去看就知道了。
2007.10.04 21:34 |
也不用拐弯抹角的了,省略号的含义是:很不满意。
今晚有TC。不过我CRASH了。。。网络不好。我交一个题用了十几分钟,而且,似乎还有些错误。。。网络问题是出在TC上,后来比赛也没有算分。
但是我依旧很不满意。因为,我没有发挥好。本来一些题目应该不那么困难,但是,我想得很复杂。而且,在网络出了问题我以后有些着急,这更影响了我的发挥。
这些都是问题,要改,而且一定要改。
我越来越发现,如果浑浑噩噩,什么也发现不了;而你越认真,自己的不足就越容易暴露。最近我总是不断地发现我的缺点,而且发现这变得越来越自然。
我丝毫不为自己的缺点感到担忧。反而,我很高兴。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自认为完美的人的思想本身就是残缺的。我一直认为,看到自己的不足以为着了解和改进。这是目标。有目标的人不会徘徊。
2007.10.02 21:45 |
今天做TC爆发了。。。我的rating从0升到了1600+。不过这只是一次比赛,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关键是以后要保持状态。
今天同样做完了USACO。这也是一个十分可喜的消息。
不过,不论如何,需要的依然是努力。RP不能解决问题,实力才能决定成败。生活中有偶然的事件,但是生活本身是在无数次检验下度过的。所以,偶然的事件不能决定生活。而机会总是把握在有准备的人手上。
总结一下过去的两天。我很高兴,因为过得充实。作业80%完成了,下面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了。
2007.10.02 21:31 |
时间:2007-10-02
成绩:1417.24(240.17/300 + 464.20/500 + 516.46/900)
排名:10/565
第一名成绩:1776.68
代码:
300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vector>
#include <math.h>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irateTreasure{
public:
double getDistance(vector <int> steps, vector <string> directions){
int n = steps.size();
int x[2] = {0, 0}, y[2] = {0, 0};
for (int i = 0; i < n; i ++){
if (directions[i] == "NORTH"){
y[0] -= steps[i];
} else if (directions[i] == "SOUTH"){
y[0] += steps[i];
} else if (directions[i] == "EAST"){
x[0] += steps[i];
} else if (directions[i] == "WEST"){
x[0] -= steps[i];
} else if (directions[i] == "NORTHEAST"){
x[1] += steps[i];
y[1] -= steps[i];
} else if (directions[i] == "NORTHWEST"){
x[1] -= steps[i];
y[1] -= steps[i];
} else if (directions[i] == "SOUTHEAST"){
x[1] += steps[i];
y[1] += steps[i];
} else {
x[1] -= steps[i];
y[1] += steps[i];
}
}
double xx = (double)x[0] + (double)x[1] * sqrt(2) / 2.0;
double yy = (double)y[0] + (double)y[1] * sqrt(2) / 2.0;
return sqrt(xx * xx + yy * yy);
}
};
500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TurningLightOn{
public:
int minFlips(vector <string> board){
int c = board.size(), r = board[0].size();
int ret = 0;
for (int i = c - 1; i >= 0; i --){
for (int j = r - 1; j >= 0; j --){
if (board[i][j] == '0'){
ret ++;
for (int k = i; k >= 0; k --){
for (int l = j; l >= 0; l --){
if (board[k][l] == '0') board[k][l] = '1';
else board[k][l] = '0';
}
}
}
}
}
return ret;
}
};
900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const dir_x[4] = {0, 1, 0, -1};
int const dir_y[4] = {-1, 0, 1, 0};
int max_way[100][100];
int queue[10000][2];
bool vis[100][100];
class JumpingBoard{
public:
int maxJumps(vector <string> board){
int ret = -1;
int r = board.size(), c = board[0].size();
memset(max_way, 0, sizeof(max_way));
memset(vis, false, sizeof(vis));
int tail = 0;
vis[0][0] = true;
queue[0][0] = queue[0][1] = 0;
for (int head = 0; head <= tail; head ++){
int x = queue[head][0], y = queue[head][1];
for (int i = 0; i < 4; i ++){
int nx = x + dir_x[i] * (board[x][y] - '0');
int ny = y + dir_y[i] * (board[x][y] - '0');
if (nx >= 0 && nx < r && ny >= 0 && ny <= c && board[nx][ny] != 'H' && !vis[nx][ny]){
tail ++;
vis[nx][ny] = true;
queue[tail][0] = nx;
queue[tail][1] = ny;
}
}
}
for (int i = 0; i < r; i ++){
for (int j = 0; j < c; j ++) max_way[i][j] = -2147483647;
}
max_way[0][0] = 0;
for (int i = 0; i <= r * c * 2; i ++){
for (int j = 0; j < r; j ++){
for (int k = 0; k < c; k ++){
if (board[j][k] == 'H') continue;
for (int l = 0; l < 4; l ++){
int nx = j + dir_x[l] * (board[j][k] - '0');
int ny = k + dir_y[l] * (board[j][k] - '0');
if (nx >= 0 && nx < r && ny >= 0 && ny <= c && board[nx][ny] != 'H'){
max_way[nx][ny] = max(max_way[nx][ny], max_way[j][k] + 1);
}
}
}
}
}
for (int i = 0; i < r; i ++){
for (int j = 0; j < c; j ++){
if (!vis[i][j] || board[i][j] == 'H') continue;
for (int k = 0; k < 4; k ++){
int nx = i + dir_x[k] * (board[i][j] - '0');
int ny = j + dir_y[k] * (board[i][j] - '0');
if (nx >= 0 && nx < r && ny >= 0 && ny <= c && max_way[i][j] > max_way[nx][ny] && board[nx][ny] != 'H'){
return -1;
}
}
}
}
for (int i = 0; i < r; i ++){
for (int j = 0; j < c; j ++){
if (vis[i][j]) ret = max(ret, max_way[i][j]);
}
}
return ret + 1;
}
};
2007.09.30 20:09 |
我真是不知道我为什么对国庆不那么期待。总觉得在这7天短暂的时间里,我有更多的事情要干。国庆才7天——不多。
国庆前要上7天的学。我也不觉得这是什么负担。7天,也就比5天稍微长一些。我依旧像往常一样过着日子,而日子也像往常一样过得那么飞快。7天很短,每天的忙碌催促着时光。而明天,就是国庆节了。
我想我应该写些什么来庆祝国庆——祝58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快乐!不过对此我感想不多。我不想抒发我的爱国情结,因为爱国看的是行动,决不是口号。
还是写过去的那一周吧。总结总是要有的。又考试了。既然考试了,那就是话题。我不想说我多么看重考试,但是考不好总是痛苦的。而事实上,又那么痛苦了一次。英语不是很好,那也就算了,因为自己的英语水平有待提高;后面的物理考试,着实让我郁闷。事实上,考完的那天晚上,我熬夜到了一点多才睡。我和同学站在阳台上聊天——或者说,是交流——因为我们都有苦闷。他的是在生活上,我的是在学习上。凉风让我舒爽了很多,而内心情感的表达也减轻了我的压力。而且后来,我踏踏实实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心情便放松多了。
下面将物理考试的情况具体地写一下——作为以后的教训吧。我考试的时间比别人短,因为有特殊的活动。人家是90分钟,我是50分钟。当然,这不是不仔细的理由。事实上,我看错了不少题目,而最后的分数也只有90不到,和第一名差8分。而且,这次的失分也不仅仅是因为看错什么题目,而是因为计算错误——简单计算错误。失分实在是可惜,我也因此而悔恨不已。
有同学对我说,状态是要慢慢发挥出来的。我也相信这点。所以我依然是积极的,没有放弃努力。毕竟,我颓废了一个高一。
我很庆幸我有积极的心态。否则,我或许就真的萎靡了。因为压力实在是太大:努力地学习,却没有效果,让人有些气馁——而这也只是一部分,家里给我的压力更大。我害怕父母对于我考试又一次没有考好的议论。家长是注重结果的。他们不管过程。对他们来说,失败的结果将抹杀一切努力的过程。
现在不谈分数。在国庆的日子里,我也很可能不会谈及物理、英语的考试了。过去的毕竟过去了,新的总要来临。对于国庆,我有很多计划。除了作业以外,充实一下自己,安排一些时间来看自己平时没有时间看的书是当务之急。总之,希望能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
2007.09.23 14:06 |
昨天的我太冲动了。或许说了不少偏激的话,让人觉得我就是那么一个人。
我也不想挽回些什么,无论是删除昨天写的文字,还是写一些澄清的话。总之,昨天我是那么冲动,这是事实。
事情总是这样发展的。快乐和悲伤都是有极限的。所以我也觉得昨天的事不那么刻骨铭心。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国庆要来了。我没有向往,只是想像往常一样,努力地学习。我想我依然是有动力的。
感谢支持和关心我的人。
2007.09.22 21:34 |
我是带着沉重的心情写这篇感想的。我一直以为,家能给我最温馨的感受。但是事实证明,我错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要求太高,总之我现在很痛苦。
回到家,老爸问我考试怎么样,我只是报了分数,然后说不是很好。于是老爸不停地追问,问这问那。我不想说,于是敷衍了一下。
后来,我听见老爸说:
1 我长大了,他的话就听不进了
2 我学习不好,怎么参加高考
3 问了多少次问不出一个屁来
我当时恼羞成怒,又感觉到莫名的委屈。我干了什么,让老爸如此来评价我?我从来没有说我的成绩很差,而我也在努力。我是那么地积极,想着办法让学习好起来。现在看来,一切努力都似乎是白费。我听到的,是凄惨的评价,跟什么都没有做一样。
早上,我还在想我的一位新同学,想她的成绩不好,承受太大的压力——我希望开导她一下。而我万万没有想到,下午回到了家,感受到压力的是我自己。
其次,我可以选择不述说自己经历的事情,也可以有选择地告诉家长(当然,不是断章取义)。但是,凭什么当家长的,就应该知道孩子的一切呢?我越来越发现,当你透露了一个口子,胡搅蛮缠的家长会从这个突破口无限制地挖掘下去。他们也不想想,这有什么好处?
我十分清楚,我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学习,为了祖国而学习。所以,家长的看法也就算了。如果是为了家长而学习,还受得如此之苦,不如不学!
这是气话,但也是实话。
每一个家长都是希望自己孩子好的。我深知这点。但过分的要求往往是偏激看法的源头。我没有奢求,只希望我们能相互理解。
2007.09.21 19:49 |
我早就应该写些总结了。这个学期,我的心中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似乎时间变得紧迫了,所以我放弃了过去闲适的生活,选择了努力学习。
我的心中总是默念,高二了,该努力了,是的,该努力了。
于是,这个学期,我比上个学期认真了不少。如果只是不经思考、不仔细观察地过日子,我看不到我的不足。而我,在一次次的思考与感悟中,体会到了我的不足。我或许会永远记得,那天,在物理课上,位移老师提醒了我。他说得很简单,你们的作业质量很差,但是有作业质量好的同学吗?他说,有!接着报出了我同桌的名字。位移老师是一个奇怪的人,他从来不要求不犯错误,却要求作业的规范和认真。出于好奇,我看了我同桌的本子,字迹工整,回答详尽——这样的作业的确值得表扬。而在本子的最后,位移老师画了一个大拇指。他后来说,我同桌的作业太认真了,除了这个大拇指,他再没有什么可以表扬的了。我听了很受触动,也越来越觉得一切认真都表现在细小的环节中,这不是什么高深的理念,这仅仅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
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现在不得不承认这话的正确性。我是学理科的。理科需要的是严谨的思路。然而在我过去的思想中,有着对于某些知识的不假思索。我经常自以为是,认为某些问题不用思考其本质,结果却往往是误入歧途。
在二中,一个分数本位的学校里,我从来不向往高的分数——我总是认为能力更加重要。但是,往往是对于能力的看重,让我忘记去思考隐藏在我身后的不足。一些知识的要点就这么放过,反而认为自己已经掌握透彻。于是,在考试中,我失误了N次。
最近又有几次考试。我的分数不低,但不够高。我在每次考试总有些失误,漏看些什么,忘记写些什么。这是我的老毛病。我以前常常将其命名为“粗心”。但是,事实是,粗心从来没有消失过。一次次的反悔,带来的是下次的再犯。我郁闷过,现在觉得,这很正常。是的,只有在建立起对于一切事情都认真对待的习惯以后,我才有可能不“失误”,而使自己走向成熟。
2007.09.15 21:00 |
这真是痛苦的记忆。我看了这电视剧,只看了那么几集,却似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当年,重庆被日本空军轰炸,暗无天日。战争总是充满了血腥。我不完全被那种惨象所感染,因为在南京,尸骨遍地——那儿死了30万人。然而,深深触动我的是那种失去亲人、爱人的撕心裂肺的痛苦。试想一下,一个十几口的家族,本来平静地过着日子。然而,在日军的炮火下,家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死去的人上了天堂,而剩下的人,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活蹦乱跳的人,倒下,无声无息地,不知不觉。死亡威胁着每一个人,而侥幸的人却更为痛苦。
我厌恶日军的暴行。他们不仅炸平民的房屋,连死人的墓也从不放过。没有深埋的尸体又一次地被从土下翻出,而掩埋尸体的人,也一个个地倒在血泊中。这是惨绝人寰的轰炸。
我看到有人介绍日本人。他说,日本人在杀光一家人后,会对家中的仆人说,对不起,打扰了。的确,日本人有善意的外表,看似完美的友谊,但是,在这背后的,是扭曲的灵魂。
所以,中国终究要强大。并不仅仅是为了震慑日本人,更是为了赢得说话的权力。我也不想说我们应该如何如何,因为每个人都晓得。但是,付诸行动的人,少之又少。
2007.09.14 17:56 |
这次是在二中,却依旧是童年的回忆。
我自己也觉得奇怪,命运会如此安排。我只知道,有不少当年杭大的子弟进入了二中。而我也一直期待着碰到那么一个两个。
我不是十分怀念过去,但也摆脱不了那段历史。
所以,当我看到我当年的同学,当年的玩伴,当年住在一起的孩子们,我依旧是那么激动——虽然大家都已经不是过去的样子了。我激动得甚至睡不着觉。
去年,是ZZ,今年,一位女生转入我们班,似曾相识。是的,在几日的接触后,我又发现了一位过去的朋友,CXY。
这是这周最精彩的事情了。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不那么激动,也只是淡淡回忆与简短的交谈,再剩下的是小小的交流和学习上的讨论。但这依旧是那么激动,而今天,事情已过去了数日,我当日的激动之情仍然历历在目。
而我也不单单是写这么一件事情——我写这个,只是想告诉每一个认识我的人,我对于朋友深深的回忆。我不敢奢望,只是希望,在分别很久以后,在某时某地偶然地碰到,彼此还能想起对方,还能说一说当时的往事——不管是欢笑还是泪水。若能如此,那将是我莫大的幸福。
2007.09.07 22:40 |
我实在愿意介绍我的新老师,虽然在我的BLOG上从来没有提到过我过去的老师。但是,在新的学期,这最明显的新的气象,让人激动。
英语:黄科
他是一个认真的人,对于学生的管教比较严格,有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他充满活力,在上课时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但是,这样的老师容易缺乏对于学生情感的剖析,有的时候往往会造成误解和偏见。
物理:张卫夷
他是一个十分严谨的老师,善于运用一些浅显的手段,力图让所有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上课时,他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十分注重对能力的培养。他很重视平时的作业和表现,认为这些能影响人未来的走向。
生物:金永生
身为金牌教练,他配得上这个名号。他是一位严谨的老师,注重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贯通。同时他对自己的学科十分了解,能在上课的时候补充一些以后会学到的知识,并时常对知识进行归类。他同物理老师一样,很看重平时的努力,也十分欣赏认真学习的学生。
总的上来说,我的这些新老师都是有独到见解,思维敏捷、深刻的人。他们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的态度。
PS:这只是我开学一周来凭借几节课观察的结果。但是,第一印象是最深刻的。因此,这将是未来对各位老师的看法的基础。
2007.09.07 20:10 |
开学的第一周就这么过去了。我也并不那么怀念暑假的生活,却憧憬着新的生活。在二中,我有很多机会写BLOG,但我没有写。我只是觉得不那么有必要,因为在学校里总是很忙,总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现在回家了,却反而闲了,也就写些什么。
应该说,开学的第一周是轻松的。那是自然的事,因为老师们也没有进入很好的状态。但是,轻松的生活却让人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一直在思考怎样与别人相处。其实在这段思考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与别人并不是相处得很好。或许愉快的现实掩盖了这一切,而事实终究存在。我也不多写我有哪些问题了,但是,我却不得不写:我以前嘲笑别人这样那样的缺点,现在,我自己身上或许也有。这不是悲哀,而是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而我也逐渐发现,每个人走过的路,都是特别的。那一些特别的经历,会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挥之不去。我也从来没有企望摆脱这烙印,因为这是历史——人不能度过空白的时光。在二中,我遇到了幼儿园的同学,也在今天回来时遇到了初中的同学(不过要多写一句——那位初中同学的观察力还是那么差),所以这种感受在我的印象中更为深刻。当大家一起讨论过去时,有一种快乐——我并不是总是往后看,然而有时回头一望也是好的。
这是我的一部分感想,也要感谢这闲适的日子。
二中的生活就是如此,如果充实地度过每一天,将会度过一个充实地高中生涯。
2007.08.31 21:08 |
又开学了。记得在上个学期,我们班有同学在期中考试前就开始等待暑假。结果,暑假前的日子变成了痛苦的煎熬,而暑假,成为了放纵的牺牲品。同样是两个月的时光,暑假似乎特别短。而现在,一个暑假又已经过去。为此,我应该感到高兴,还是感到伤感,我自己也不知道。
我知道,这是高中最后一个舒适的暑假了。下个暑假将是真正的考验,而我们,也被迫放弃休息的时间,进入冲刺阶段。
因此,这个暑假是具有纪念意义的。
回顾整个暑假,不怎么充实,却也还马马虎虎(过得去)。暑假里,我看了不少书,完成了作业,思考了一些问题,参加了同学的聚会。这当中的许多,是上学的时间所无法办到的。回想那一些暑假里的快乐时光,是那么地刺眼,那么地生动。我是多么地希望重现这美好时光,我也终于知道,这不可能,除非在梦中。
是的,快乐的时光总是飞速过去,闲适的日子飞走得更加迅速。而两个月长长的暑假,就这么过去了。我也没什么好惋惜的,只有向前看。
在新的学期,新的年级,我感到了压力。我觉得我应该有个目标,正如yuhch大牛所经历的,有了目标,就会有更快的进步。当你感到迷茫的时候,你才会知道,目标是多么地重要。
高一或许是浑浑噩噩的时光,而高二,不能放纵了。我深知自己的处境,也深知自己非努力不可。一切成绩都不是空中楼阁,而努力,是成功的基石。我要谨记这告戒,脚踏实地地迈出步子。
又是一年的开学典礼。看到新的高一进来那充满好奇的目光,我十分触动。去年的我,凭借着保送时期对于二中的了解,在日记中写到了我对二中的独特情感。但是,今年,情况又有所不同了。成为学长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因为看到了新的同学将要像我们这样一路走来。
对新学期,满腔的热情、热切的期望,等待着脚踏实地的作风。
2007.08.31 20:37 |
最近不知是怎么了,喜欢上了写操作系统(OS)。但是本人水平实在是有限,什么也干不成。学了一些汇编和操作系统的基本代码(软硬件),就头晕,看不进去了。
或许这需要时间,而我似乎也有这么一些时间。。。总之,这一切起初是晦涩难懂的,不过以后应该会好一些。我写了一个键盘驱动,一些小代码,复制在这里:
keyboard.asm
ORG 7C00H
MOV AX, CS
MOV DS, AX
MOV SS, AX
MOV SP, 0X7C00
MOV AX, 0XB800
MOV ES, AX
MOV SI, 0
KEYBD:
CALL _READ_KEY
CMP AL, 80H
JAE KEYBD
PUSH AX
CALL _PRINT_KEY
ADD SP, 2
JMP KEYBD
;byte READ_KEY();
;global _READ_KEY
_READ_KEY:
IN AL, 0X64
TEST AL, 1
JZ _READ_KEY
IN AL, 0X60
RET
;void PRINT_KEY(byte)
;位置:SI
;global _PRINT_KEY
_PRINT_KEY:
PUSH BP
MOV BP, SP
PUSH AX
PUSH BX
;BACKSPACE
MOV AL, [BP + 4]
CMP AL, 0X0E
JNZ SKIP1
CMP SI, 0
JZ RET_SKIP
SUB SI, 2
MOV BYTE [ES : SI], ' '
JMP RET_SKIP
SKIP1:
;ENTER
CMP AL, 0X1C
JNZ SKIP2
PUSH AX
MOV AX, SI
MOV BL, 160
DIV BL
ADD SI, 160
MOV AL, AH
MOV AH, 0
SUB SI, AX
POP AX
JMP RET_SKIP
SKIP2:
;TAB
CMP AL, 0X0F
JNZ SKIP3
PUSH AX
MOV AX, SI
MOV BL, 16
DIV BL
ADD SI, 16
MOV AL, AH
MOV AH, 0
SUB SI, AX
POP AX
JMP RET_SKIP
SKIP3:
MOV AH, 0
MOV BP, AX
MOV AL, [KEY_MAP + BP]
MOV BYTE [ES : SI], AL
ADD SI, 2
RET_SKIP:
POP BX
POP AX
POP BP
RET
%INCLUDE "KEY_MAP.TXT"
TIMES 510-($-$$) DB 0
DW 0XAA55
KEY_MAP.txt
KEY_MAP DB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 '=', 0, 0, 'Q', 'W', 'E', 'R', 'T', 'Y', 'U', 'I', 'O', 'P', '[', ']', 0, 0, 'A', 'S', 'D', 'F', 'G', 'H', 'J', 'K', 'L', ';', '"', '`', 0, '\', 'Z', 'X', 'C', 'V', 'B', 'N', 'M', ',', '.', '/', 0
2007.08.25 22:41 |
这是一部悲剧。悲剧的结局是凄惨的:美丽的姑娘爱斯美拉达死去,而同她一起陪葬的,有两个深爱着她的灵魂: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和晦暗的教士克洛德;然而,爱斯美拉达所深爱的人——腓比斯,却嫁给了另外的女孩。但是,作者似乎要告诉我们什么,而不仅仅是这么一个凄惨的故事。
什么造就了悲剧
或许,从表面上来看,造就悲剧的是自私之徒克洛德为了追求自己心爱的女孩而做出的错误的选择。这似乎很有道理。因为,如果克洛德不在腓比斯和爱斯美拉达幽会时向腓比斯捅出那么一刀,以下的一切悲剧或许都可以避免。但是,难道,在腓比斯被人捅了以后,事态的发展就应该如此么?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首先,调查案件的人应该仔细地观察案发现场。如果对案发现场进行调查,很快就可以发现疑点:腓比斯的伤口并不在爱斯美拉达的那一边,而是正对着门,这很可能是一起背后的袭击。如果背后的袭击是爱斯美拉达做出的,那么伤口的情况一定不会像真实的情况那样。同时,我们考虑克洛德在刺杀腓比斯的时候,是想置其于死地。所以,伤口必然很深。一个女人没有如此大的力量在瞬间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而且,爱斯美拉达自己就昏迷在腓比斯身边,如果她是作案者,那么她为什么不逃跑?她既然已经决定了作案,那又怎么会见到了别人的血而昏迷,坐以待毙?因此,从诸多条件来看,都有足够的理由来怀疑爱斯美拉达作为凶手的可能性。其次,在法庭上审讯的时候,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爱斯美拉达有可能作案。而爱斯美拉达也并没有承认自己刺杀了腓比斯。爱斯美拉达的承认是在受到了刑罚以后,这属于刑讯逼供,在逼供后采集到的证词是不具有法律效应的。第三,腓比斯在恢复后,完全有能力澄清事实,而他却躲在墙后,似乎什么也没有看到。
所以,我认为,对爱斯美拉达的审判,完全受到了一种偏见的控制。这种偏见蒙蔽了当时的人们,阻止他们看到事情的真相,那就是:他们相信爱斯美拉达是女巫,天生就是害人的,因此应该被处决。但是,开始对于爱斯美拉达是女巫的判断本来就是没有根据的。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爱斯美拉达是女巫。在法庭上,对于爱斯美拉达是女巫的证明只是她饲养的母山羊有一定的辩识能力,房主老太太对于事情的错误判断以及感官化描述。这一切,没有成熟的思考,没有法庭证供,只有口头的言语,而目的只是为了尽快结束审判,置爱斯美拉达于死地。这种带有偏见的审判,造成冤案是完全有可能的。不仅仅是带有偏见的审判,人们的观点也受到的偏见的控制。如果没有人们普遍的偏见,调查案件的人就会更仔细地观察现场,人们也会理性的思考,从而不会使这一场错误的审判看似符合人民的意愿。
所以,造就这一切的,不是克洛德那罪恶的一刀,因为那只是起因,而没有推动事件的发展。而真正造就悲剧了的,是人们腐朽的思想,对于问题缺乏清晰的辨别能力,人云亦云,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事实上,当教皇对于人们的统治,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人们的这种愚昧的思想。而真正的解决办法,不是惩治凶手,而是建立科学的审判制度,并使人们树立严谨的态度,不能随便猜疑,尤其是在没有证据的时候。
这正是雨果(本是作者)等人当时所呼吁人们做的。要接受新的观点,不要被愚昧的思想所控制,不要盲从,时时刻刻加入自己的思考力。
美丽与丑陋
书中有两个外貌截然不同的人,卡西莫多和爱斯美拉达。一个是魔鬼,一个是天使。而作者,把魔鬼与天使放在了一起,是魔鬼爱上了天使,而天使也在魔鬼的帮助下多活了许多时日。可是不得不说,书中的魔鬼与天使,都拥有美丽的心灵。而与心灵上的魔鬼,是克洛德,为了得到自己爱的人,不惜伤害他人,也最终受到了惩处。
美丽与丑陋是黑与白,是水与火,似乎向来不可调和。这是十分正常的,因为人们总是有追求美的爱好,这对于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时代,在任何地点,都是不变的。但是,我们注意到,一个心灵丑陋的人,往往会造成更大的破坏。而一个外表丑陋的人,如果有一颗美丽的心,他或许只会让不了解他的人害怕。因此,一颗美丽的心灵,比一个美丽的外貌更加重要;而一个丑陋的灵魂,远比一个丑陋的外表来得恶毒。
爱
爱是理解,是宽容,也是付出。爱是心灵的感知,而不是口头上的表白。真正相爱的人,不用海誓山盟,而在关键时刻为了另一半挺身而出;不相爱的人,即使承诺了千遍万遍,一切也只是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随风即逝。
暂时的体会
所有的写的,只是暂时的体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的内心。或许,我会不停地干些增补的事情——加入我新的感悟。
2007.08.23 19:24 |
真是十分奇怪了,素来没有恋家情节的我,今天似乎舍不得离开家了。。。
这几天要在二中培训。二中离家很远,路上要花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这是一种浪费。于是,当听到老师说可以临时安排新的寝室住校时,我认为住校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若是以前,我早就决定了——不用奔波劳累,没有家长的唠叨,住校是多么轻松。但是,今天,我意外地觉得我应该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在回家的路上,我仔细地想了一下,后来还是决定了不住校。倒不是因为家里舒适的被褥,宽大的床铺,凉爽的空气,而完全是因为,我放不下家里。这时就是那么奇怪。
回到家,与老爸妈妈讨论,他们显然是不希望我住校的。既然大家意见一致,事情就这么定了。
于是只留下我一个人纳闷。我自己都感到惊讶。对于这种变化,我从来没有感受到过。可是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毕竟,与家人在一起,不也十分快乐么?是暑假的经历改变了我,还是我接受了书中新的思想,学会了体会爱,学会了思念?我也不知道,或许永远也不必知道。
2007.08.22 17:05 |
今天去看了电影《变形金刚》,以上是电影《变形金刚》中的主要机器人角色,其中前四位为正义的一方,为了保护地球而战斗。
电影的情节并不让人感到十分惊讶,无非是争议与邪恶的斗争,其中牵扯到了人类的存亡。而结果也并不出人意料:正义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至少是暂时的胜利)。但是不论情节如何,其影片的出色的特技效果,让人为之一振。此外,在机器人身上融入了人类的情感,这也是本片的卖点之一。
我在片子中看到了美国大片的一贯风格——辉宏的气势,惊人的特技,华丽的场面。因此,无论本片所具有的意义如何,我都会去看——仅仅美国大片的特技本身也能吸引我的眼球。
然而,我所感受到的还有感动。虽然这样的故事我们遇到了不知多少次,在《蜘蛛侠》中如此,在《蝙蝠侠》中也是如此。但是,我丝毫不感觉到这种重复给了我一种无趣的感觉,反而对情节的发展十分好奇,也同时被其中的一些场面所感动——感动于人与人的信赖(在这里,机器被赋予了人的情感,那么我所写的“人”,其中也包括机器人),为了正义而做的奋斗,为了全人类的生存而甘愿抛弃自己生命的无畏。这一切,看似幼稚,似乎也可以说是一种收获。
总之,我对《变形金刚》取得的成功不感到意外。首先,动画版的《变形金刚》已经为这不片子的知名度和关注度打下了基础;其次,在动画版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情节,引入了人类的情感,这本身就是一次创新,值得人们关注,同时它的主题也十分鲜明,积极向上;第三,影片中的特技效果和优质的画面为影片博得了良好的可看性;第四,不少人或者对机器和人的(半)真实场景十分感兴趣,或者对变形金刚的形象十分崇拜,影片满足了这部分人群的喜好。
对于这部电影的成功,我也只是赞叹,并热烈期待它的续集(影片的末尾已经埋下了伏笔)。
2007.08.20 14:37 |
目前广泛使用的集合论已经解决了这个悖论。但是悖论是永远存在的,只是人们(数学家们)给了他们的理论以一个新的定义。
他们定义了新的理论体系,即所谓的公理化体系,引入了一些必要的限制条件,以铲除罗素悖论存在的条件。其中比较常用的是ZF体系和NBG体系。但是遗憾的是,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目前不能完全理解这两种体系。或许在查阅了更多的资料后,我会给出一个更合理的解释。
2007.08.18 23:06 |
这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小说,她的感情,已在标题“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飘——Gone with the wind。
书中主人翁的性格
主人翁名叫郝思嘉。她有一个在华丽外表陪衬下的放荡不羁的灵魂。这引领了她未来的生命。在一个旧的社会背景下,一个过于“聪明”的女性被认为是丑陋的。然而,也只有这么一个不羁的灵魂,才会叛逆社会的大流,违反一个当时的女性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同时,她是自私的,望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巴望得到它,不择手段。她追求自己当初的真爱的人,不惜在别人的订婚宴会上,提出与别人私奔的建议;她为了生活,拿起枪支,打死了一个北方军人;她害怕贫苦的生活,为了金钱,千方百计地勾引弗兰克……她似乎一直都在奋斗,逆流而上,争取着什么——于是在精神上,她始终坚持着一种斗争者的姿态——这是一切不满足的烦恼的根源。所以,她的生活总是艰苦的,至少,在精神上始终如此。在艰苦的生活中,一种坚强支撑着她。这种坚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多年磨练的结果。经过苦难洗礼的人是不同寻常的,在失去心爱的人、战争、贫乏生活、人们的冷眼……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她有了一颗坚强的心,她的心似乎是一颗坚果,包着外壳,而壳却越来越硬……坚硬的外壳严实地包住了她的心,阻碍着内心物质的散发,也阻碍着外界精神的进入。这让她变得更加自私,也忘记了她身边爱着她的人对她的付出。当她理所当然地接受韩媚兰的友爱,弗兰克的爱情,甚至是她所真爱的人——白瑞德的真心奉献时,她表现得是那么的麻木,甚至带着一种淡淡的鄙薄。在小说的结尾,当韩媚兰痛苦中死去,当白瑞德的爱情之泉不再流淌之时,她猛然觉醒,然而一切已随风而去。
我始终觉得,不羁是好的;我也认为,不过分的自私是一种激励。然而在过分的自私和不羁下,带来的是违反社会准则,对他人的冷漠与对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过度追求。这正揭示了书中主人翁的必然结局。
我们不能自私到忘记感受身边的美好,忘记自己的道德要求,忘记别人的欢乐与痛苦。这是我读完全书后对自己的忠实告诫。
同时,我觉得我也应该学会以下几条:
1. 坚持不懈地追求美好的态度,对更好生活的渴望。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快乐的源泉。
2. 感受身边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妙。
3. 对于困难的正视,面对现实,迎接挑战,而不是像一个木偶一样,将自己封闭在别人导演的皮影戏中。
4. 正恶分明,给自己设下“底线”。
明天又是另外一天——Tomorrow is another day
这是世界上最能鼓舞人的言语之一了。一方面,它展示了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它表达了一种乐观的心态,给人一种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是的,当一个人灰心丧气的时候,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暂时无从下手的时候,这句话如同一剂良药,让人备感舒心。
但是它不适合放任的人。因为明天是另外的一天,所以他们可以放下今天的工作,留到明天。在这里,它给人的不是鼓舞,而是对完不成任务的一种不恰当的安慰。然而,对于努力的人们,他们利用这句话了解到了时间的宝贵,于是更加发奋努力地学习、工作。
总之,这是一句经典的台词,我会永远牢记。
堕落
书中的主人翁是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她从小就被训练,要求保持一种淑女的风度,以一种上等人的准则要求自己。然而她最终竟违背了一切准则,干起了一个那个时代的女性所不应该干的事情。这是一种堕落。
书中的主人翁曾经多次告诉自己,在什么什么目标达成了以后,就做一个上等的女性。然而,直到小说结尾,她还是那么堕落。
我理解这种堕落。正如染上恶习难以根除一样,人一旦堕落,就很难从堕落中回复原来的姿态。这如同染上毒瘾的人一样难以自拔。
所以,对于堕落,我们只能敬而远之,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否则,一旦堕落,就很难再回复本色了。
奉献
一切奉献都会有回报,哪怕是被迫的、非心甘情愿的奉献,回报也是可喜的。
生命
这是征程,然而一切迟早会随风而去。我们每天在维持着一切,也维持着生命本身。这是悲观的看法,却也是真理。但是,这不是生命的意义。生命会留下些什么,有些人留下的是财富,为后人所赞叹;有些人留下的,只是他悄悄走过而带来的空气的微微拂动。
暂时的体会
所有的写的,只是暂时的体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的内心。或许,我会不停地干些增补的事情——加入我新的感悟。
2007.08.18 09:38 |
很高兴看到大家的评论。其实我自己也是十分期待各位的评论。同时,我也期待着一个又一个朋友看到我内心的真实想法。
没有朋友的生活是空虚的,而目前的我,也是空虚的。有时,我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觉得这漫漫长路永远没有尽头。我是在徘徊,在徜徉。
但是我还是在干些什么,却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只知道,这或许应该干。人生如果多半在这样的日子中度过,其意义何在,我也无法道明。
我的BLOG访客不多,而我却费尽心机地每天来看一下。我总是期盼着这BLOG上会有那么一点点新东西。
还是感谢sina.com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也希望大家能有自己的BLOG。我不是为sina.com做广告,不过也着实希望我能在sina.com上遇见大家。这是一种出于自私的考虑,却也是sina.com所希望的。
最后,提出我的小要求:希望各位我认识的访问者在发表评论时写下自己的名字,哪怕是缩写、小名,只求让我辨别。
2007.08.15 23:07 |
这真是有趣的东西:
假设存在集合M、N,对于任意的A属于M,满足A属于A;对于任意的B属于N,满足B不属于B。那么,N是否属于N?
(1)若N属于N,那么N满足M集合元素的条件,所以N属于M,与N属于N矛盾
(2)若N不属于N,那么N满足N集合元素的条件,所以N属于N,与假设矛盾
这涉及了集合论的根本问题,也是第三次数学危机的主要原因。等我看了相关书籍以后再在这里写出数学家们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吧。
2007.08.07 22:20 |
时间:2007-08-07
成绩:1417.24(233.89/250 + 440.09/500 + 743.26/1000)
排名:3/75
第一名成绩:1461.03
代码:
250
#include <vector>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BestHotel{
public:
int numberOfDisadvantageous(vector <int> price, vector <int> quality){
int ret = 0;
for (int i = 0; i < price.size(); i ++){
for (int j = 0; j < price.size(); j ++){
if (j != i){
if ((price[j] <= price[i] && quality[j] > quality[i]) || (price[j] < price[i] && quality[j] >= quality[i])){
ret ++;
break;
}
}
}
}
return ret;
}
};
500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int UINT;
UINT get_count(int len){
UINT mn = 1, mx = 9;
for (int i = 1; i < len; i ++){
mn *= 10;
mx = mx * 10 + 9;
}
return (mx - mn + 1) * len;
}
class BooksNumbering{
public:
int numberOfBooks(int usedDigits){
UINT n = usedDigits;
int i;
for (i = 1; i <= 10; i ++){
if (get_count(i) < n) n -= get_count(i);
else break;
}
if (n % i != 0) return -1;
else {
int ret = 1;
for (int j = 1; j < i; j ++) ret *= 10;
ret += int(n / i) - 1;
return ret;
}
}
};
1000
#include <vector>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ADD 20000
int dp[ADD * 2 + 1], dp_x[ADD * 2 + 1];
class SumoTournament{
public:
int maxWeight(vector <int> weight, int averageWeight){
for (int i = 0; i < weight.size(); i ++) weight[i] -= averageWeight;
memset(dp, 255, sizeof(dp));
memset(dp_x, 255, sizeof(dp_x));
dp[ADD] = dp_x[ADD] = 0;
for (int i = 0; i < weight.size(); i ++){
for (int j = 0; j <= ADD * 2; j ++){
if (dp[j] != -1){
dp_x[j + weight[i]] = max(dp_x[j + weight[i]], max(dp[j], weight[i] + averageWeight));
}
}
memcpy(dp, dp_x, sizeof(dp));
}
if (dp[ADD] == 0) return -1;
else return dp[ADD];
}
};
2007.08.07 11:12 |
NOI2007的比赛已经结束,又有一批同学取得了好成绩。恭喜yuhch和fg获得金牌。他们是我的榜样,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附 金牌选手名单:
安徽 杨 弋 安徽师大附中
福建 郑 暾 福州八中
四川 周梦宇 成都七中
福建 肖汉骏 福州一中
江苏 张煜承 江苏省扬州中学
浙江 俞华程 杭二中
浙江 方 戈 杭州学军中学
河北 任一恒 唐山一中
贵州 程芃祺 贵阳市一中
广东 陈启峰 广东中山纪念中学
福建 余林韵 福州一中
广东 顾 研 广东中山一中
福建 刘 弈 福州三中
安徽 周 冬 芜湖一中
北京 高逸涵 清华附中
上海 周小博 华东师大二附中
山西 苏 煜 山大附中
江苏 陈瑜希 南京外国语学校
北京 高亦陶 人大附中
上海 曹钦翔 上海中学
2007.07.30 13:28 |
今天又与老爸“冷战”了。原因很简单——老爸为了我好,要求我干些事情,而我却不理解他,反而表现得冷淡。于是老爸说,20年后我才会理解他;还说,要理解他的用心,10年是不够的。
20年,我很怀疑,为什么是20年。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很简单,这是一种只有设身处地才能体会到的情感。为此,孩子总是不理解父母,嫌他们烦,觉得他们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是的,在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当中,他们或许是不那么跟得上节奏。但是,往往在那些对家长的埋怨中,我们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东西,这也是家长们百折不挠的行为后面所隐藏的最真实的动机。那就是爱。
爱是奇怪的东西。前几天,我在同学会上感受到了友爱。友爱是什么?是志同道合的同学间最真挚的理解与帮助。但是这与家长对孩子的爱不同。毕竟,家长对孩子的爱中牵扯到了血缘。血浓于水,这谁都改变不了。这正如经济学中的“边际”,微小的改变引起了难以想象的后果。而我们,总是在爱的呵护下,感受到了甜美的生活,却忘了生活的提供者是谁,他们为此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所以,我说,我还不能完全理解老爸、妈妈。
但是,这并不能作为我们不和谐的理由。一方面,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理解会渐渐消退,最终走向和解;另一方面,在知道了我不能完全理解他们之后,我自己也会有新的表现。所以,我相信,时间和经验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2007.07.27 14:30 |
昨天令人激动。我不知是为什么,甚至是感觉平淡地过了一天,到了晚上才感觉到,白天的事情是多么美妙。我们举行了同学会,初中同学的聚会。
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有过多的感慨。我们的初中是多么令人惊讶。这似乎聚集了一切不幸。但是,在患难当中,我们走来,也将一如既往地走去。
去前,我来不及担心同学们是否变了,有人说,人是善变的。是的,或许那些日子的患难,最后剩下的只是冷冷的对白。但是,事实证明,我没有必要担心,而我所谓的“来不及”,或许也是没有必要的理由。
大家还是老样子,我所希望的样子。我并没有说大家要如何如何地守旧,要多么地怀念过去的日子,但是,我希望大家的心没有变。事实上,大家的心没有变。我很高兴,高兴得甚至忘了家,忘了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我回来吃饭的父母。白天的度过是飞速的,却又似乎那么平静;而当晚上,我坐在写字台前静静思考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白天是多么地快乐。
是的,患难使我们团结,我在多少地方写了这句话——这是真理。团结,凝聚力,深深的友爱。生命正是如此,最灰暗的日子,留下了最美妙的回忆。
我一直在想,苦难带来了什么?我想,苦难,赶走了罪恶的心灵,让最美好的事物,一一保留。而在苦难中,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中,那些金子会发光,而它所释放出的光芒,比任何时候都要闪亮。
这闪亮将会一直维持下去,在每个人的心中。
献给 Han'mai'er,Judy,Ed,Aa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