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以前有一首很好的诗,余光中的《乡愁》。在写这篇文章时还特地去搜了一下,读起来一直很有感觉。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想到这首诗也不是无中生有,记得不久之前,马英九上Google+,大陆人最多的留言是:马总统,何时光复啊?大家一笑也就过去了,不过想想,还真是这头、那头的道理。
经典的道理总是经典的。好像经济学中有一个二八什么的理论的,20%在这头,80%在那头。其实这理论也不仅仅在经济学上奏效,解释社会现象也行——就像政府部门一样,铁路出事的时候,质疑声遍及全国,于是铁道部的副部长出来说,大家这样怀疑我们,铁路工人很受伤。没错,他的确是受伤了,位子不稳了,还要被骂——他自己难过,结果就是那么多的铁路工人“被代表”了——况且他自己还只是个副部长,那么部长呢?
这就是我很久以来对社会悲观的原因,这头的人不管那头的说什么,这头的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那头的人被代表,被剥削。我看不到进步的力量。
很早以前听过一句话“围观改变中国”。然而,我却一直没有想出来这句话是不是真的正确——因为改变似乎不是很多,大家依旧还是“被代表”,而围观的事情,往往会在热度稍微冷却后不了了之。就像最近铁路事故的事情一样,似乎是大家说好了的,一夜之间,门户上的新闻都消失了,评论版块也被关闭了,更糟糕的,央视的节目,就这么赤裸裸地停了。于是大家该坐火车的还是去坐火车——哪怕某些原来只要半小时的路程,停停走走地需要两个小时;哪怕铁路部门依然嚣张,众目睽睽之下宣布班次取消,让买了票的人无言以对。
我一直鄙视新浪微博——它的确是抓住的名人,但是除了名人的发贴,剩下的内容的质量显而易见——帖子里面充斥着大量的偏激、堕落,甚至是误导。然而,最近,我的观念开始有些转变。昨天听说的新闻,说郭美美的母亲出来澄清了,承认她之前上访谈节目时对“狼教授”和全国人民撒了慌。我不知道这新闻真假,有一点却真真切切,自郭美美的事件以后,一个多月来,红十字会只收到了100元的捐赠。这应该是郭美美做的善事吧,她让全国人民认识到了红十字会的本质。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微博发起的。
我于是在想,有一天,这头会不会要真正地代表那头呢?那或许就是XX了(我想我还是不说那个词了吧,因为据说有一次党员要开“XX生活会”,结果通知短信群发不出去)。但,如何呢?
李敖有一次在北大演讲,说今天的人争取自己的某些权益,必须要通过聪明的方式。因为现在不是冷兵器时代——这头拥有着武器上的优势,那头无力反抗。我一直很赞同他的话——我们应该聪明一些,抱住这头的脖子,狠狠地骑在它的背上,让它为我们服务。
这只是道理。还是回到现实,如何争取呢?说到底,那头没有什么力量——除了人多,嘴多,没有任何优势。而人一多,嘴一杂,很多事情就难以统一了,于是众说纷纭,这头又占了上风了。就像铁道部的事情一样,新闻一撤,评论一关,大家就聊别的事情去了,这件事也就这么过去了。于是,对这件事,我想了半天,想到一句话,或许是在这件事中我获得的唯一的教育,那就是“做人别像铁道部”。那是我的最低标准。
而这些事情不应该就这么过去。可是,事实上,大家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散了。我们于是看到,没有了围观,这头的人就自由了,他们又可以为所欲为了。
现在想来,围观的确是一件好事——围观揭示了大众的意愿,或多或少地改变着这头的想法。但是,各大围观平台,新浪、腾讯、网易等,都和谐得很快。因此,我们需要把事情记得久一些,等被围观的觉得风头过去了,想出来转转了,我们再聚一次。如此,他们应该就不敢那么嚣张了。围观平台的确有这样的功能,说它堕落也不尽然——到目前为之它们已经推动了一些事情了——如果用得好,还会有更多的事情可以通过它们来推动。这也就是我之前所说的观念改变的原因。
再回到围观本事——在现实中,围观的众人,往往只是凑热闹,或者是路见不平,到头来,大家还是自顾自地走路。我觉得这正是最大的悲哀。殊不知,今天的围观者,明天就有可能成为受害者,而轻易放过迫害者,就是给他们留下迫害自己的机会。于是迫害者横行,受害者被淹没。
因此,做什么呢?应该抱着主观的心态去围观。不要再那么冷漠了,不要只是跟跟帖子,说说“顶”,而要真正地让自己的想法得以展现。
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不人云亦云,这才是围观之道。
“围观改变中国”,希望这成为事实。
PS. 今天小米手机发布了,在Twitter上看见每秒有关于小米的不下5条新闻。且不论手机好坏,这么多外国人关心中国的手机发布,说明小米的确有独到之处。小米的出现,也让一直孤独的魅族不再寂寞。为什么要说这个呢?我在想,中国人中的确有挺多,能做出让外国人刮目相看的事情的(他们也在围观)。我想这些人是带头围观的人,是能够拉动剩下的人去围观的人。这些人应该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