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奇怪——我估分只有60+的信息学初赛,最后的结果竟然是88.5。听到这个成绩时我甚至没有感到高兴,反而想确认这个分数是正确的。而在确认了这个分数的正确性之后,我惊讶了许久。
对于这个远远高于预期的分数的出现,我的唯一解释就是:改卷的尺度放宽了,而且放宽的不仅是一点。看来考试夹杂了太多的人为的成分。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这个学期的第一次数学考试。
这个学期的第一次数学考试的内容是我的强项——算法。但是,我的分数却很低——没有上85。于是我很郁闷,找老师理论某些问题。对于我来说,我的不少答案不仅是对的,而且是完美的。但是,对于数学老师来说,这却是错的。数学老师很失败地对我说:“整个办公室的老师都看了,都认为你是对的。但是,这个写法不规范。在大考中有可能扣分——这是为你在未来的大考中扣的分数。”然后,老师说:“数学考试不是计算机竞赛。”如此坚决的回答,无从争辩。
但是我依旧很郁闷。我不断地问自己:什么是正确答案?我的结论是:只要能够完成题目所给的任务,就是正确答案。而对于一个正确的答案,给全分又有什么可以争辩的呢?为什么就非要按照标准来写?这是在一直思考的。后来,我注意到,那时一个应试教育的讨论——是选择任意正确的解法,还是选择可能失去的分数?对于老师来说,显然是分数,因为他们是应试教育的执行者。而对于我,恐怕我自己也没有答案。
所以,最终我的结论是,中国的应试教育是失败的。因为它培养了一大批只跟着命题者思路走的学生。它表现了一种结果的单一化,这种单一化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们的创造力。
然而,在应试教育中沉浮的我,只有抱怨的份,却无力改变。最终我只有适应。当一个又一个人适应了这种模式之后,就会体现出一种被扼杀之后的沉默。这是可悲的。
我也只是在挣扎,在最后地叫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