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悲剧。悲剧的结局是凄惨的:美丽的姑娘爱斯美拉达死去,而同她一起陪葬的,有两个深爱着她的灵魂: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和晦暗的教士克洛德;然而,爱斯美拉达所深爱的人——腓比斯,却嫁给了另外的女孩。但是,作者似乎要告诉我们什么,而不仅仅是这么一个凄惨的故事。
什么造就了悲剧
或许,从表面上来看,造就悲剧的是自私之徒克洛德为了追求自己心爱的女孩而做出的错误的选择。这似乎很有道理。因为,如果克洛德不在腓比斯和爱斯美拉达幽会时向腓比斯捅出那么一刀,以下的一切悲剧或许都可以避免。但是,难道,在腓比斯被人捅了以后,事态的发展就应该如此么?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首先,调查案件的人应该仔细地观察案发现场。如果对案发现场进行调查,很快就可以发现疑点:腓比斯的伤口并不在爱斯美拉达的那一边,而是正对着门,这很可能是一起背后的袭击。如果背后的袭击是爱斯美拉达做出的,那么伤口的情况一定不会像真实的情况那样。同时,我们考虑克洛德在刺杀腓比斯的时候,是想置其于死地。所以,伤口必然很深。一个女人没有如此大的力量在瞬间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而且,爱斯美拉达自己就昏迷在腓比斯身边,如果她是作案者,那么她为什么不逃跑?她既然已经决定了作案,那又怎么会见到了别人的血而昏迷,坐以待毙?因此,从诸多条件来看,都有足够的理由来怀疑爱斯美拉达作为凶手的可能性。其次,在法庭上审讯的时候,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爱斯美拉达有可能作案。而爱斯美拉达也并没有承认自己刺杀了腓比斯。爱斯美拉达的承认是在受到了刑罚以后,这属于刑讯逼供,在逼供后采集到的证词是不具有法律效应的。第三,腓比斯在恢复后,完全有能力澄清事实,而他却躲在墙后,似乎什么也没有看到。
所以,我认为,对爱斯美拉达的审判,完全受到了一种偏见的控制。这种偏见蒙蔽了当时的人们,阻止他们看到事情的真相,那就是:他们相信爱斯美拉达是女巫,天生就是害人的,因此应该被处决。但是,开始对于爱斯美拉达是女巫的判断本来就是没有根据的。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爱斯美拉达是女巫。在法庭上,对于爱斯美拉达是女巫的证明只是她饲养的母山羊有一定的辩识能力,房主老太太对于事情的错误判断以及感官化描述。这一切,没有成熟的思考,没有法庭证供,只有口头的言语,而目的只是为了尽快结束审判,置爱斯美拉达于死地。这种带有偏见的审判,造成冤案是完全有可能的。不仅仅是带有偏见的审判,人们的观点也受到的偏见的控制。如果没有人们普遍的偏见,调查案件的人就会更仔细地观察现场,人们也会理性的思考,从而不会使这一场错误的审判看似符合人民的意愿。
所以,造就这一切的,不是克洛德那罪恶的一刀,因为那只是起因,而没有推动事件的发展。而真正造就悲剧了的,是人们腐朽的思想,对于问题缺乏清晰的辨别能力,人云亦云,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事实上,当教皇对于人们的统治,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人们的这种愚昧的思想。而真正的解决办法,不是惩治凶手,而是建立科学的审判制度,并使人们树立严谨的态度,不能随便猜疑,尤其是在没有证据的时候。
这正是雨果(本是作者)等人当时所呼吁人们做的。要接受新的观点,不要被愚昧的思想所控制,不要盲从,时时刻刻加入自己的思考力。
美丽与丑陋
书中有两个外貌截然不同的人,卡西莫多和爱斯美拉达。一个是魔鬼,一个是天使。而作者,把魔鬼与天使放在了一起,是魔鬼爱上了天使,而天使也在魔鬼的帮助下多活了许多时日。可是不得不说,书中的魔鬼与天使,都拥有美丽的心灵。而与心灵上的魔鬼,是克洛德,为了得到自己爱的人,不惜伤害他人,也最终受到了惩处。
美丽与丑陋是黑与白,是水与火,似乎向来不可调和。这是十分正常的,因为人们总是有追求美的爱好,这对于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时代,在任何地点,都是不变的。但是,我们注意到,一个心灵丑陋的人,往往会造成更大的破坏。而一个外表丑陋的人,如果有一颗美丽的心,他或许只会让不了解他的人害怕。因此,一颗美丽的心灵,比一个美丽的外貌更加重要;而一个丑陋的灵魂,远比一个丑陋的外表来得恶毒。
爱
爱是理解,是宽容,也是付出。爱是心灵的感知,而不是口头上的表白。真正相爱的人,不用海誓山盟,而在关键时刻为了另一半挺身而出;不相爱的人,即使承诺了千遍万遍,一切也只是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随风即逝。
暂时的体会
所有的写的,只是暂时的体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的内心。或许,我会不停地干些增补的事情——加入我新的感悟。